基层干部群众反映问题:岁末写不完的总结 开不完的会

人民日报

端正工作作风 扑下身子实干(来信综述)

——基层干部群众来信反映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并就如何整治提出建议

本报记者 金正波

少数干部大事小事都开会,频次越来越多,会议越开越长,好像只要把会开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

有些领导干部不深入基层、沉到一线,而是习惯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

平日“不重视”,年终“干着急”。为补足工作短板,只能在工作总结和台账资料上“做文章”“花心思”。

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转变工作方式,提高督查考核的统筹性、针对性。

要多给基层提供帮助,让基层更好地聚精会神搞建设、抓落实、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岁末年初,正是各项年终总结、新年规划、检查督导、考核评比、大小会议等任务的集中时段,种种不良倾向更需警惕。

近日,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来信反映他们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并就如何整治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事无巨细都开会,会议越开越长

基层干部陪会多

“每到岁末年初,写不完的总结,开不完的会,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有的基层干部来信诉苦,“上班工作时间是用来开会的,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才是用来办公的,加班、熬夜成了常态。”

四川绵阳市读者杨雄说,会议本是传达上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对重要事项进行研究、决策、部署的重要方式。然而,少数干部大事小事都开会,频次越来越多,会议越开越长,好像只要把会开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

安徽颍上县读者朱波说,有的乡镇领导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而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不仅如此,很多会都要求一把手去开。其实,有的会由分管干部直接去开就行,而且效率会更高。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读者夏季伟说,少数地方形式主义会议太多,开会经常让一些与会议主题没关系的单位派人参加,既耽误时间,更耽误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事无巨细都开会,不管啥主题都喊基层干部来陪会,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夏季伟认为,莫让开会变“陪会”,多些实干风,切实纠正开会必长的现象。“要结合实际情况,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参会,都应该有个度。”他说。

周五发通知,周一要结果

问计流于走过场

“这哪里是征求意见,分明是在搞形式主义嘛!”浙江开化县读者井夫有一位在某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向他抱怨。前段时间,上级有关部门就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向其单位职工问计。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纷纷献计献策,单位还专门安排人花了大半天时间把职工计策进行了汇总,交给上级部门。可是,后来公布的项目中,竟然没有一项是从“问计”中来的,也未就职工意见进行反馈。

无独有偶,江苏宿迁市委组织部的读者卢山说,一些单位只“问计”不“纳计”,走过场、搞噱头:有的“线上”“线下”齐开工,看似花样很多,却没能“让有发言权的人说有见地的话”;有的表面态度诚恳,实际“心意已决”,再好的意见也“滴水不进”;还有的“掐点”征求意见,周五发通知,周一要结果。空有“广泛征求”的形式,没有虚心接受的诚意。

每天必须在“群”里说话

政务APP考核成负累

“有的地方一边直呼形式主义害死人,表示要整治‘庸、懒、散、浮、拖’;另一边又在不自觉地做形式主义的事情。”山东威海市读者石志新一针见血。基层是形式主义的受害者,有时也是参与者。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推出各类政务APP,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反而成了基层干部的负累。

“在某个APP里,每个科室都设有一个交流群,单位对群的活跃度有考核,每个人每天必须要在群里‘说话’。”四川成都市读者杜迟提起一位基层公务员的经历。为了提高活跃度,大家“没话找话说”,甚至开始在群里相互问好,有时甚至连打字都懒得打,发个表情包“意思一下”也算是“点过卯”了。

对此,山东菏泽市读者李伟有切身感受。李伟调研发现,为了推广政务类APP和公众号,一些部门一哄而上、竞相比拼,甚至摊派任务,针对个人完成量进行排名。“恨不得把手机给砸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已经很不错了,还给村里下了指标,村里有知识、有文化的都在外务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怎么完成?”某乡的包村干部一肚子苦水。

平日不重视,年终干着急

迎接“年终大考”忙台账

临近岁末,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综治维稳等各项年终检查、专项考核纷至沓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组织部的读者孔德柱在调研时发现,面对上级部门的“年终大考”,一些单位和干部的主要精力都在“理台账”,迎接检查。

孔德柱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越到基层,承担多少职能,就有多少上级部门要总结。上面通知下来,就得按时按要求交卷。基层干部不仅要承担事务性工作,还得完成这些年终任务,压力的确不小。

他认为,其实,形式主义也有基层干部自身的原因,平日“不重视”,年终“干着急”,为补足工作短板,只能在工作总结和台账资料上“做文章”“花心思”。不管平日里开展没开展、落实没落实的事项,但凡列入上级部门考核清单中的项目,都想方设法“照单上菜”。

“最近,朋友年终报送信息所需要的照片找不到了。无奈之下,他找了几名工作人员充当临时演员,按照当时的场景摆拍了几张照片,把信息给报送上去。”上海崇明区读者姚鼎来信反映,少数单位为了应付上级督查,居然想出了直接从网上下载照片的歪招来。

部门扎堆而来,乡镇疲于接待

慰问活动变了味儿

春节将至,各地各部门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慰问活动掀起高潮。给贫困户送钱送物,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受百姓赞誉。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读者姚启超来信说,但有的慰问却变了“味”。比如,有的“送温暖”队伍浩浩荡荡讲排场,不考虑困难群众感受;有的“送温暖”扎堆而来,乡镇部门疲于接待应酬,加重了基层负担;有的时候基层干部提前筛选对象,排练好台词,让被“送温暖”对象苦等几个小时后,才能领取一些慰问品,和领导说不上两句话。

姚启超认为,领导干部在深入困难群众家中送温暖的时候,应当认真了解民情、问计问需,帮助困难群众树立生活信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上级不指导只问责

基层应付督查分身乏术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督查工作组,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组织部读者刘彦林来信说,在各级下发的督查文件中,“层层压实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成了高频词汇。

刘彦林说,督查考核的初衷是为了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是为了改进作风,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然而,一些部门但凡遇到工作任务,就通过清单、方案、细则等方式全部分解给下级,把工作任务细化到“有会议记录”“有工作照片”等等,而上级部门对工作不过问、不解释、不指导,甚至有的更是“今天完婚,明天生娃”,下级部门工作推进稍有不力就问责惩处。

有时候,同一个地方一天内来多个督查组,基层干部分身乏术、疲于应付。刘彦林认为,这样的“层层传导压力”实际上是一种“层层推卸责任”。希望各级各部门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切实担负起工作责任,转变工作方式,提高督查考核的统筹性、针对性。

一样内容的材料、表格,来回折腾、数次填写

方便了自己,麻烦了基层

一个好的形式可以推动工作开展,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千篇一律必须搞个形式。

什么是形式?什么是形式主义?“关键是实事求是,有利于实际工作的就是好形式,影响实际工作就是形式主义。”安徽合肥市的一位基层干部来信说。

“以开会为例,有些会是研究具体问题如何处置的,这种会议形式就有必要;如果一个会只涉及三个部门的人员,却把所有部门的人都喊了去,那就是形式主义。”这位基层干部说,“浅尝辄止”式的调研、“前呼后拥”式的检查、“文山会海”式的执行等,是必须破除的形式主义;而该走的程序不走,该开的会议不开,也会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很多事情,表面看是形式主义,其实根子在官僚主义。”北京朝阳区读者刘女士说,材料文书是反映工作的一种形式,但有些领导干部不深入基层、不沉到一线,而是习惯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她建议,上级机关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

山东泰安市泰山区总工会副主席陈明来信说,一些单位经常上午发通知,下午就要交,并对字数有明确要求;不同的部门,经常要相同的材料;一样内容的材料、表格,来回折腾、数次填写,等等。

陈明认为,领导部门要多体谅基层、常下基层,尽量少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要多给基层提供帮助,让基层更好地聚精会神搞建设、抓落实、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