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泉州露天烧烤让市民整夜难眠 应该怎么管?

东南早报

日前,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主任会议通过2019年立法计划,其中《泉州市露天烧烤管理办法》是审议项目之一。记者获悉,目前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已完成相关立法调研、评估工作,并已将立法工作委托给华侨大学法学院。

昨日,市政协委员、民盟泉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余嘉容,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泉州委员会委员邵晏,鲤城区海滨街道东鲁社区书记黄江华做客东南早报“一线通两会”工作室,为泉州露天烧烤立法建言献策。

百姓声音

“烟雾太大了,根本开不了窗。”家住市区泉秀街中闽百汇旁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家楼下有露天烧烤摊,经常有浓烟飘到家中,“晚上想睡个安稳觉都难”。

市区运通路的一位住户介绍,几年来小区楼下烧烤摊的生意都很好,特别是一到夏天,经常都是通宵营业,喝酒猜拳等噪音严重扰民。另外一位市民苏女士则告诉记者,自己此前曾看到烧烤摊贩在内沟河上清洗烧烤用的肉和菜,之后便再也不敢吃烧烤了,“他们的食品卫生问题确实是大问题”。

据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的统计数据,2018年以来,泉州中心城区共接到有关露天烧烤的举报265次,其中鲤城80次,主要分布在钟楼、新华桥头、近圣路口、源和1916路口、美食街、繁荣路;丰泽147次,主要分布在东美、滨海酒店边、西湖公园西大门、祥远路、后坂、草埕花园、云谷桥头;洛江32次,主要分布在医高专对面、安泰路;泉州开发区4次,主要分布在德泰路锦绣江南、崇仁街;泉州台商区2次,分布在亚艺园、张坂凯林路口。

危害分析

目前,露天烧烤摊发展十分迅速,在泉州许多人流大的公园门口、商场广场、医院周边、学校路段等主次干道都存在着烧烤摊。因其流动性强、隐蔽性大、时间灵活,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顽疾。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露天烧烤容易产生大量烟雾和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出国家标准十几倍,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对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构成严重影响。因露天烧烤往往摆设在居民较集中的街道旁或小区内,常常伴随着谈话声、划拳声、大笑声、吆喝声等,有严重的噪声扰民现象。

同时,露天烧烤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食品袋、餐巾纸、食物残渣、食品外壳等随意丢弃,易造成固体废物污染。此外,露天烧烤大多是无证经营,其卫生状况差,食品原料来源无保障,餐具消毒无保障,食品加工设施简陋,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建议提案

市政协委员、民盟泉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余嘉容表示,泉州已经打响了“古城品牌”,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但是,钟楼等古城地标附近,包括烧烤在内的流动摊贩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她建议,让露天烧烤摊从古城范围内“撤离”,将摊贩引导到集中区域,也便于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划定专门的经营区域是前提,立法重要,执法更重要。”余嘉容说。

“对露天烧烤摊全面取缔是不现实的,是否可以考虑在古城范围内利用现有的项目和场地建设美食城,将各类流动摊贩引入经营,同时做好除烟设施的配备工作。”泉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委员邵晏表示,在美食城模式之外,泉州其实已经有不少经营情况较好的流动摊贩在原本经营的位置就近找到店面,“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引导露天烧烤摊贩入店经营,相关政府部门是否可以考虑为其提供场地租金、设备等方面的补助”。

鲤城区海滨街道东鲁社区书记黄江华表示,市区涂门街路段每到夜晚便有许多露天烧烤摊,烟雾和噪音对周边居民产生了很大影响,建议通过划定区域、限时经营来缓解现状。

用无烟炭 对原料进行溯源管理

黄江华建议烧烤摊禁止使用木炭原料,尽量改用无烟炉具、无烟炭火等环保材料。她表示,露天烧烤摊还涉及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建议监管部门对食品原材料进行溯源管理。

邵晏表示,露天烧烤摊不仅影响居民区,学校周边更是其扎堆经营的地方。如市区学府路周边有许多学生,烧烤摊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存在影响,因此针对露天烧烤出台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市政协委员郭均铭表示,近几年,泉州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来泉州旅游的人快速增多。包括烧烤在内的很多小吃直接摆在街道两旁,难保证食品安全。他建议,烧烤摊贩的整治工作要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清查,查找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督查到位,落实到位,整改到位。

登记备案 建立监管举报制度

“1995年,我刚到泉州时,街边大排档很流行,现在市区就基本看不到曾经乱糟糟的大排档了。”邵晏介绍,在过去20多年里,市政府治理大排档乱象的工作模式和经验也可以用在治理露天烧烤的问题上。

他建议,引导入店经营的同时,还要推广摊主备案登记制度,并与个人征信挂钩,“在每个摊点门口挂上二维码,顾客扫一扫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摊主的营业内容、营业执照、信用等”。

“目前,街道巡查人员没有执法权,无法对露天烧烤摊贩进行有效监管。露天烧烤摊涉及城市管理、市场监督、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立法时应该明确每个部门的分工,让部门间有效联动。”黄江华说。

余嘉容建议,泉州针对露天烧烤立法时,应设立举报人制度,“举报人只要留下证据,通过电话或者网络举报就能获得奖励,可以有效推动全民参与到露天烧烤摊的监督中来。还可以设置统一的举报电话,增设接线员等后台支持”。

整治行动

安溪县解放路中闽百汇小吃街地处县城繁华地段,共有近百户流动摊点,其中有不少是露天烧烤摊贩,每天排放大量的油烟,污染周边环境,居民反响强烈。安溪县城市管理局坚持“721+N”模式,按照“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工作制度,全面摸排,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协商,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召开小吃街流动摊点整治座谈会,约谈摊贩代表,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要求其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按指定地点经营,签订承诺书,自觉遵守夜市营业时间,并督促商贩代表对摊点经营处进行自治管理。经过整治,如今原本狭窄的小道变得宽敞,随地乱扔的纸屑、一次性烧烤棒等废品得到清理,没有了熏人的油烟味。

此前,洛江区就以“721”工作法为抓手,践行“为人管城”的理念,“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通过前期摸排,对18家夜市大排档、11家露天烧烤摊登记造册,对形成多年、具备经营条件的引导进店经营,店外不再摆放任何经营工具,并宣传烧烤的危害,动员居民抵制露天烧烤。对屡教不改、占道经营多次发生反弹的经营户,集中合力,对其进行彻底取缔,达到“区别对待、疏堵结合、管控有序”的良好效果。

针对工业区内人流量大,占道经营的烧烤摊影响出行和烟雾扰民的问题,泉港区加强整治,特别组织人员赴山东临沂市考察学习,对无烟环保烧烤炉具进行现场试验,并在工业区烧烤集中的地方积极推广,目前已有几家烧烤摊使用无烟烧烤炉具。另外,区政府专门对使用无烟烧烤炉具的摊主进行补贴。

部门回应

近几年来,市区两级执法部门按照“主干道严控、次干道严禁、背街小巷规范”的目标要求,在占道经营整治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这几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占道经营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2018年至今,全市共查处占道经营211239处,查处夜市大排档16278起。

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露天烧烤摊管理还是应该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出现“猫鼠游戏”。执法部门在长期的整治过程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日常管理,每天进行巡查纠正;二是集中进行整治,每周组织统一行动,对大排档、烧烤摊进行集中整治;三是实行定人员、定时限、定目标、定位置、定责任等“五定”措施,坚持节点守点,目前中心市区已有55个重要节点实行守点制度;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发放有关宣传材料到沿街各商户手中,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五是实施疏堵结合,对确因生计问题而从事占道经营的,制定了《便民摊点设置方案》,提供2507个摊位给流动商贩经营。

立法可行 从源头上规范经营行为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制定出台一部地方城市流动摊点管理的法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出台,放宽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体现对小摊小贩的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和宽容,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从过去片面地“堵”向有序地“疏”转变。据悉,目前国家、福建省级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流动摊点法律法规,对露天烧烤的管理规定分散在多部法律法规之中,无完整的操作流程,无法系统处置难点热点问题。

但是,流动摊点管理服务部门涉及乡镇政府(办事处)、市场监督、城市管理等多个部门,需要对有关部门合力协作、职责分工作出相应规定,从源头从根本上规范露天烧烤经营行为。

他山之石

湖北:《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在湖北省每年重污染天气频发,污染影响范围广、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春冬季节,停止一切露天烧烤行为。

四川:《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中对从事露天烧烤的烧烤摊贩也进行了管理规范。为弥补监管缺失的真空地带,降低食品安全隐患,《条例》中要求像流动烧烤摊这样的“三小”行业必须到食药部门进行备案登记,依法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河南:去年9月,《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在城市建成区内露天烧烤食品,如有违法行为,要没收烧烤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江西:《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划定禁止露天烧烤的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

■记者 李菁 王柏峰 实习生 吴汉阳 文/图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