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服务”行动成效初显!2018年,泉州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居全省首位

泉州晚报[责任编辑:黄如萍]

资料图

改善医疗服务,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泉州于去年8月底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启动“暖心服务”三年行动,剑指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痛点,成效初显。在日前公布的2018年全省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中,泉州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平均得分89.21分,比2017年的87.87分又提升了1.34分,再次居全省设区市第一位,实现满意度评分“三连冠”。□泉州晚报记者郭雅莹 通讯员邱华巧

解难点看病不再像“无头苍蝇”二级以上医院全部配置服务中心

“一进医院就蒙了,不知道科室在哪里,流程怎么走。”这可能是不少市民以往进医院的第一感受,看病就像“无头苍蝇”。如何破解?《泉州市公立医院“暖心服务”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导医导诊,实行首问、首接、首诉负责制,拓展医院服务中心非医务性服务功能,促进人员导医和标识、告示导医有机融合。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如今市区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门诊大厅里,全部设有医院服务中心,整合导诊、咨询、疾病证明、病历复印、投诉受理、出院病人回访等基础功能。分楼层还设立自动缴费设备,为患者提供在线缴费服务,患者手机终端与医院实现畅通无阻的联接。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院服务中心设置率已达100%、自助服务设施设备配置率达100%、医技结果查询、自助打印和网络自助缴费覆盖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各医院还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便民暖心服务。

舒堵点看病不再“一头雾水”推行主诊医师清单式告知

检查图像不会看、医疗名词看不懂、药品名称太复杂……为了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治病,我市通过推行主诊医师清单告知制、建立病区联合查房沟通制等,搭建形式多样的医患沟通平台,有效维护患者知情权。

“我们要求从去年10月起,主治以上职称的医生要制作患教PPT,用通俗化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患者做好与本疾病相关的病情、医学知识、诊疗路径等方面的说明,并做好问题解答,进一步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和接受感。”市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治痛点看病不再“东奔西跑”联合诊室提供“一站式”服务

到医院就医就怕遇到“疑难杂症”,病情复杂,涉及科室多,不仅麻烦,医疗费用也高。

对此,泉州引入全科医疗、全人诊疗等理念,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目前,全市13家县级以上二级综合医院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设立多专家联合诊室或诊疗区,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对三、四级手术或多部位手术患者,建立外科、麻醉、病理、医学影像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多学科手术团队,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

“除了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外,我们还在全市推行‘日间手术’。”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日间手术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是指患者在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评估基础上,在24小时内完成手术、术后观察、出院回家等。“目前我市已经有21家医疗机构试水日间手术,开展手术10229例,占总手术量的10%左右。”

抓重点看病不再“舍近求远”依托医联体、医疗联盟资源共享

为进一步加快医疗资源共享进程,缓解市民“趋大医院、逐名医生”的现状,泉州充分发挥医疗联合体、三级医疗体系的集约引领作用,整合急救资源,在全市14家县级以上二级综合医院成立救治中心、胸痛中心,依托市急救指挥中心建设中心城区“指挥医疗急救”信息系统,依托市第一医院建立区域危急重症救治共享专家平台,进一步统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同时,全市上下联动,“里应外合”建立了专科特色医疗联盟。“上联”方面,市直属医院有30个临床科室与北、上、广等地一流临床重点学科协作,市第一医院建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励建安院士工作站,市第三医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共建等。“下联”方面,力推资源下沉,辐射带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与石狮、鲤城等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康复专科联盟;市儿童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新生儿危急重症转诊绿色通道,建立了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联盟等,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放心看好病。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