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泉州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水利项目236个,完成投资76.6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0.3%,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去年,全省有史以来水利工程单体投资量最大的水利项目——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先行工程正式开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八峰水库顺利下闸蓄水;彭村水库建成发电;马跳水库PPP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民生水利加快推进,治理中小河流28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0.7万亩,建设安全生态水系49公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人口8万人。河长制坚持创新驱动,建立“六项机制”,获中央改革办刊文推广。积极恢复改善河湖生态,退出小水电站42座装机容量8115千瓦;在全省率先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和生态保护蓝线规划批复和立桩工作,并加强蓝线保护区域的管控。
2019年,泉州计划实施水利项目220个,计划完成投资78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同时,以农村水利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水电退出和清新流域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重“建设”更重“管护”,2018年泉州水利建设——落子生态文明 筑牢民生根基
泉州13个实际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图为山美水库。 (市水利局供图)
泉州网1月3日讯(记者 林铭珊)补齐补强水利短板,夯实筑牢基础支撑。过去一年,泉州水利事业发展如是。这16个字背后,是泉州水利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以重大水源工程为引领,解决中远期缺水问题,同步推进创新型河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构筑惠及子孙后代的水生态文明服务体系。
2018年,泉州实施水利项目236个,完成投资76.6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0.3%,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13个实际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创新河长制 中央改革办总结推广 “六项机制”建设
2018年,晋江市内坑镇镇长、河长陈其昌在巡河的同时,撰写了50多篇共计2万字的工作笔记。这些笔记帮助他明确治河方向,制定“施工图纸”,并带头当好“施工队长”,开展常态巡河、综合治河、多方护河。在内坑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昔日脏乱差的九十九溪,如今水流清澈、两岸花团锦簇。
“当好施工队长!”这句话是泉州759名河长、39名内沟河河长、197名湖长、1251名专管员的共同宣言,治河护河的信心不减、决心更大。去年以来,泉州河长制创新推行“协调推进、督导检查、监测监控、执法联动、考核评比、宣传引导”等六项机制建设,获中央改革办专文刊发总结经验推广,得到水利部、省河长办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六项机制”呈现出“一办、一组、一星、两平台”的新亮点。“一办”,即设立“流域河长办”,在晋江东溪、西溪、洛阳江、九十九溪和闽江泉州段、九龙江泉州段等6条市级河流分别设立流域河长办。“一组”,即组建“河湖长制观察组”,聘请15名退休厅、处级干部组建观察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原代理主任担任组长,每周定期开展巡查活动,常态化开展社会监督。“一星”,即开展“星级河道”评比,落实661万元专项资金,奖补20条星级河道保护管理,开展三级标准化试点建设。“两平台”,即开发“电视云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河长制电视云平台,拓展群众参与新空间;搭建“内沟河网格化管理平台”,中心城区53条内沟河实施河长制,聘请75名网格员,对内沟河实行网格化管理。
2018年,泉州5条劣V类河流全面消劣,5条黑臭水体大幅改善水质,水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主要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13个实际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重大水利工程 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泉州人就梦想在晋江西溪兴建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这一梦想,伴随着去年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白濑水库”)先行工程的动工走进现实。
白濑水库大坝选址于安溪县白濑乡,控制流域面积968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总量9.6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88米,水库总库容5.4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为5.7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81亿千瓦时。工程静态总投资估算129.5亿元,动态总投资估算138.6亿元,建设工期56个月。项目建成后,多年平均可增加金鸡闸供水区供水量2.97亿立方米,特枯年可增供水量5.52亿立方米,达到95%的供水保证率,基本解决泉州至2030年水资源紧缺问题。
2018年4月28日,白濑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围绕“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的目标,项目有序推进,已全面完成水利部下达的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任务10亿元。安溪、永春两县成立移民安置工作运营公司;勘测设计单位、两县移安办进驻库区开展初步设计外业调查工作。项目总体初步设计文本编制工作计划于今年3月份完成,5月份通过水利部审批。
重大项目榜单上,还有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八峰水库、彭村水库、山美至惠女水库连通工程、马跳水库等。去年,全市实施水利项目236个,完成投资76.6亿元,重大水利在建项目(基本)建成17个,投资再创历史新高,项目建设持续领跑全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任务提前半年完成,治理河长49公里,在全省水利专家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
此外,泉州水利建设质量和水利安全生产两项工作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 429座水电站 完成下泄流量设施改造
举棋落子山水间,泉州从“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小水电退出、水电站生态电价”三方发力,描绘生态文明建设秀美画卷。
按照中央、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和安排,泉州积极推进水电开发造成的河流减水断流问题的解决。去年,全市完成429座水电站下泄流量设施改造和273座水电站在线监控装置安装,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出台《泉州市小水电退出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小水电退出42座,下达小水电退出经费1250万元。同时,根据上一年监控考核情况,分类执行生态电价,按照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控数据完整率和达标率,实行奖惩,电价调整幅度为改造类±2分,调整类±3分。目前,全市已有48座水电站接入省水电站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平台,并实行生态电价考核。
水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名列全省前列。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4年获评“优秀”等次,“三条红线”指标全面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省率先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和生态保护蓝线规划批复和立桩工作,并加强蓝线保护区域的管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7万亩,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4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记者林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