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泉州实施农村金融服务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记者近日获悉,今年以来,由泉州市金融工作局牵头制定和实施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项目21个,涵盖农村金融体系、金融产品、融资渠道、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涉农信贷投入结构逐渐优化。截至目前,全市涉农信贷余额3498.33亿元,占各项贷款55.16%。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服务机制,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融资模式,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50.8亿元,同比增长17.03%。推进扶贫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全市累计建立24485户贫困人口的信用档案,实现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5.66亿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产业链和生态环境建设,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80.01亿元,比年初增加55.22亿元。
农村金融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延伸,完成对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目标。在深化农户建档评级上,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为21447户新型农村经济组织、139.67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已为其中的42.34万户发放涉农贷款余额511.68亿元。
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创新。继续深化“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今年11月末,晋江市、石狮市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5.37%、35.91%,规模居全国前列;永春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政府评估指导价经验已复制推广到我省漳浦、建瓯、沙县等试点县(市)。创新“快农贷”“农e贷”等基于大数据的线上信用贷款模式,创新与林权收储机构合作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发展整体(村)批量授信,晋江农商行在全省首创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农村现代保险功能更加凸显,创新农业保险方案设计,开办蔬菜设施大棚风灾指数保险和海产养殖指数保险,险资直投支农融资试点获得10亿元预授信,为全市6456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购买政府扶贫救助责任保险。
“三农”融资渠道得到拓宽。除了促进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我市还积极引导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济,截至目前,泉州市32家小贷公司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840笔,累计贷款金额42.4亿元。(泉州晚报记者王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