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重视民众参与 “社区营造”点亮老旧小区(图)

泉州晚报

“社区营造”点亮老旧小区

改造后成为社区一景

万福社区一角落改造前杂乱无章

今年起,“社区营造”项目将从直接指定营造社区的方式变成通过培训晋阶择优社区的工作方式,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营造过程,重视民众参与、项目可行性。

每天吃完晚饭,老陈喜欢到小区的休闲凉亭坐坐,看着一旁嬉闹的小孩,心情颇为舒畅。在丰泽区松林社区,许多人与老陈一样感受老泉州人的慢生活气息。这温馨一幕的出现得益于松林社区去年开展的“社区营造”。去年我市对鲤城、丰泽、洛江的龙岭社区、松林社区、宝秀小区、万福社区等开展“社区营造”试点,一年多过去,“社区营造”让这些老旧社区充满了活力和温暖。

“社区营造在我市还是首次尝试。”市城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试点的四个社区各有各的特色,总体情况不错,目前正在进行阶段性小结,之后还将扩大范围进行营造。

记者获悉,今年年底前将选拔4个营造社区进行项目拟定与实施。11月29日,来自鲤城、丰泽、洛江的15个社区代表轮番登台,围绕社区情况、人文历史、发展优势、规划和目标等内容,展示各自社区的创建特色和亮点,为入围最后的“社区营造”项目而努力。市城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起,“社区营造”项目将从直接指定营造社区的方式变成通过培训晋阶择优社区的工作方式,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营造过程,重视民众参与、项目可行性。

那么,“社区营造”为老旧小区带来了哪些改变?能否为其他老旧小区的改造提供思路和借鉴?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 陈惠秋 文/图

龙岭社区一空地改造前杂草丛生

改造后变得整洁靓丽

变化 “社区营造”的典型样本

龙岭社区:红色旅游 颐养高地

走进鲤城区龙岭社区,迎面而来的是一片清新的环境,墙体立面整洁,路面干净,绿意盎然,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太阳能路灯、智慧监控系统等配备齐全。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却难以有效开发利用,一直是龙岭社区的一大痛点,究其原因在于交通不便。进社区的盘山公路过于狭窄,大型客车很难通过。“社区营造”过程中,龙岭社区居委会广泛征集意见,盘山公路改造方案获得批准,不日龙岭“旅游生命线”将顺利打造完成,让社区造血功能进一步强化。

社区营造过程中,龙岭社区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园区导视系统以及节点环境改造,拟定了清晰的文化旅游推广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引进民宿、文化休闲业态,打造智慧型旅游社区,缩短游客与景区的距离,增进互动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龙岭社区通过打造社区学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安全普法、道德讲堂、文明风气等,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氛围。此外,社区为丰富居民日常文娱活动,搭建幕布,组织观看电影、戏曲,将艺术融入生活,为社区生活增添文艺色彩。

在社区营造过程中,龙岭社区紧抓自身特色,以“多元参与、多元治理、多元服务、多元宣传”为模式,找到攻坚难点,提升社区安全保障,整合社区资源并创新商业模式,力求打造“红色旅游 颐养高地”的新型旅游社区。

松林社区仁风新村大门道闸改造前需要专人值守

改造后道闸更加智能化

松林社区:温雅家园 智慧共享

丰泽区松林社区的仁风新村,从小区大门口到小区内部的围墙,张挂着不同主题的宣传墙画,居民可以边走边看;楼道间划出了一片停车带,车子停起来规整多了;一旁搭建的休闲凉亭,走累了可以到里面坐坐;想骑“小黄人”出门,小区空地上就有站点……这一切,让小区显得更加温馨雅致。

这只是松林社区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老泉州人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温雅家园是松林,这是大多数人对社区的看法。

针对居民群众反映的东低渠的排水排污管道阻塞问题,社区进行了整体清淤,同时修复硬化小区的破损路面、修剪增补树木、改装新增小区路灯,努力打造居民舒心、安心、顺心的和谐社区生活环境。引进香港育才幼儿园进入社区,对松林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开展升级改造,完善室内外美化配置,形成精品化、特色化的校园环境。将社区居委会二楼扩充为图书阅览室,四楼建设为社区“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基地。同时,建设文化休闲长廊、音乐小广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松林社区广泛推广社区智慧营造理念,智能化项目建成后,实现社区的24小时智慧管控,对进入社区的可疑分子以及车辆乱停靠、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有效管控。部分楼栋已开始安装防盗门,试点门禁。住在智慧营造后的楼宇的居民,可通过微信扫二维码、智能感应等方式安全进出,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可便捷使用。

宝秀小区:和美社区 融乐家园

位于丰泽区通港西街的宝秀小区按照“和美社区、融乐家园”的项目定位,广泛征询民意,自社区营造行动开展以来,完成小区综合运动场改造、小区公园改造、周边环境绿化、安防设施、门禁等营造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高了小区的品位,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宝秀小区进行现代信息网络化管理,融入智慧社区管理理念,实行24小时“管家”。安防设施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居民安全感。设计地下停车场,新增公园周边200个停车位,使车位充足,完全实现人车分流,提升了小区升值潜力。

宝秀小区把“社区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变成自觉行为,积极参与开展“双城同创”、二维码门牌、综治“三率”提升攻坚的安全维稳、矛盾化解、帮困扶贫等社会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多元参与的强大社区建设合力,推动了社区资源共建、共治、共享。

万福社区:有福人家 平安社区

洛江区万福社区营造以首富商城和汉唐小区为试点,新增便民管理房、落地式垃圾屋、电动车雨棚、健身器材,安装高清监控系统、防盗门、智能门禁、挡车桩等基础公共设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影,有效解决了社区基础建设薄弱的问题。

原本社区夜市时间长、占道经营等问题根深蒂固,引来社区居民诸多抱怨。为解决各类无序占路经营现象,维持城市面貌和市民需要的平衡,万福社区投资50多万元在安泰路、万福街路段打造“特色商业一条街”。第一期共设置特色美食车10部、便民房8座。“特色商业一条街”实行统一规划定位,统一挂牌,目的在于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改善道路沿线市容环境,达到“便民利民不扰民”的整治效果。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万福社区在人流量多的重要路口,设立便民服务亭和志愿者驿站。同时社区建立了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队伍、助老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等5支志愿服务队。

走访

老旧小区的改造困局

我市的老旧小区存在诸如楼体年久失修、电线老化、规划落后等问题。去年试点的4个社区在没有“社区营造”之前,跟其他老旧小区一样存在诸多问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因当初规划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够完善,维修养护管理也存在缺失。例如安全防盗、消火栓、灭火器等安全设施较欠缺,公用照明线路普遍老化,路不平,灯不亮,下水道、化粪池堵塞,没有绿地或绿化严重不足等。

松林社区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造之前,同样存在公共环境设施薄弱,停车杂乱,社区文化广场缺乏等问题。

泉秀花园西区是一个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共有700多户居民。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该小区至今未进行“一户一表”电力改造。小区电源线路设备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用电故障频发,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记者一走进小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交织在一起的电线,看起来非常危险。在泉秀花园西区浦西街段,记者看到了立在路边的一个大型变压器和一间变压房,变压器是以前开发商配备的工地型变压器,现已锈迹斑斑。

王先生在这生活了20多年。他说,小区建成后就一直未进行电改,刚开始大家没当一回事,但随着近年来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的普及,用电量剧增,小区的供电设施功率小,家里跳闸现象时有发生。

市区田淮街旁的毅达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小区居民李先生介绍,现在每家都在使用各种电器设备,但有些因线路老化,用电“闹心”,还有安全隐患。“以前家用电器少,如今家家都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日常生活用电量大。”李先生说,“用电高峰时非常容易短路、跳闸,有时候负荷太大,电线还会冒火花。”

走访中,记者发现,为了给电动车充电,一些老旧小区居民竟将电线从楼上直接拉到楼下,风一吹,长长的电线就在墙壁上晃来晃去。

老旧小区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无人管理,常被贼惦记。市区霞淮花苑是一个开放式的小区,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入,常常有小偷混进来。万福社区内的小区类型复杂,占道经营较为普遍,流动人口比较多,公共空间比较杂乱。而宝秀小区则存在小区规模体量大,改造难度大,商业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

“我们这样的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管理,车辆经常乱停放,绿化、健身设施坏了也没办法及时修。”住在霞淮花苑的沈女士说,小区没有大门,没有24小时值班的门卫,人员可以进进出出,自然就乱套了。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老旧小区,多数住户对小区内停车难、外来车辆乱停乱放以及治安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多有“吐槽”。

记者调查了解到,泉州市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基本处于社区代管状态,大多没有封闭,基础配套设施差或严重老化,还存在流动人口多、出问题筹不到钱的困境。地下管网堵塞时,社区兜底,能筹集的资金,只够疏通、清淤,治标不治本,来年又得再次投入,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建议

自身造血营造认同感

事实上,在全市范围内,老旧小区存在的诸多问题较为普遍。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困局,如何找出一条标本兼治的道路?

“‘社区营造’是一个不错的路子。”市城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社区营造”根据每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从某一角度切入,带动其他相关项目,逐渐整合成一个总体的营造计划。

“‘社区营造’就是联合更多微小的细胞,组成鲜活的器官,最终让社区活力涌动。”该负责人介绍说,社区营造的精神实质是住在社区里的人对这方土地、这份文化的认同感,有了认同感才会去保护,才会将社区当成故乡去经营。

厦门街巷社区营造工作机构理事长宁军认为,“社区营造”实施的好坏评估有个“五感工作法”,即从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美感、认同感等五个感官层次去全方位评价。而认同感为核心指标,有了认同感才会去深度参与,才会将社区的人、物、产、文融合成有机的命运共同体。

“‘社区营造’要让社区居民有幸福感和认同感,把你、我变成我们,真正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竭尽所能地维护它。”宁军说,社区可以看做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其中存在诸多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问题。做“社区营造”既不能“只顾一点不计其余”,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能够找到一个关键点发力,带动多个议题,从而撬动整个社区面。做“社区营造”要有长期沉入社区的耐心和默默付出的平常心,需要许许多多的社区营造师去实践环境的更新、治理能力的提升、居住品质的升级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泉州市人大代表王纯真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重视,如“美丽社区”建设长期倾斜老旧小区,环保、住建、民政等多部门联动帮扶,逐步改善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缩小和新小区的差距。

宁军还建议,针对老旧小区需要升级改造的现状,建议政府统筹组织发挥好党建引领和平台支撑作用,社区具体实施发挥居民主体参与作用,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发挥好广泛高效配置资金资源作用,多方协同、多元营造才能推动建立长效实施管理运行的机制。

“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老旧小区,我们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根据街道、社区、居民的意愿和财力,政府通过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进行综合整治。”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府出台了《泉州市中心市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造原则、内容、标准、实施步骤、资金保障及验收办法。“对早期建设、交通不便的小区,优先解决雨污管网、路灯管线、停车位的整治,整治后的老旧住宅小区要基本达到小区公共配套功能完善、面貌更新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今年,市住建部门已将鲤城区铭湖花苑、中山花园,丰泽区东湖新村、湖心苑、中升花苑、华丰新村、泉淮小区、宝洲商业城、东霞新村、毅达花苑、东涂新村、建福小区,洛江区华景人居、美尔奇小区、万荣公寓、阳光美尔奇,泉州开发区金盾商住区等16个老旧小区列入综合整治范围。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