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将启动 路段全长240米 工期240天

泉州晚报

路段全长240米 工期240天 出台40项措施 最大限度不扰民

备受关注的泉州中心市区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保护提升工程近日将启动,对该路段进行整体改造,力求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地下管线功能齐全、景观得到改善。

泉州中山路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200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它是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也是中外文化的串联轴线,承载着泉州市民对古城的美好记忆,是泉州古城文化的重要载体。

此次改造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真实完整地保存该街道建筑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改造涉及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四大方面,包括了骑楼、路面、地下管网等各个要素,是一项整体修复提升的系统性文化工程。此次改造路段全长240米,改造工期240天,预计明年7月,泉州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及游客眼前。

整个施工期间将最大限度实现不扰民。施工组针对工程出台了40项措施,解决扬尘、噪声、供水供电等问题,从管理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民扰应急处理措施方面加强管理,并增加与居民的互动。届时项目指挥部将邀请中山路10户居民代表参与监督施工,及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和解决。

改造后的中山路效果图

改造后的中山路效果图

泉州网11月8日讯(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林朝阳)核心提示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泉州中山路承载着市民对古城的重要记忆。作为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七个一”工程之一的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保护提升工程备受各方关注,记者从项目指挥部了解到,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将于近日启动对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进行整体的改造提升。

名片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泉州中山路,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998年沿街立面整修,200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现状>>骑楼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管线老化存安全隐患

中山路就像一个“活的博物馆”,那些深藏在街区里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老泉州人如数家珍。就连中山路周边的众多小巷地名亦有着诸多典故。

然而,中山路在岁月流转中老态初现:骑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交通不便居民外迁、沿街商业业态转型阵痛……如何在改善中山路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激发街区活力的同时,又能延续和保护古街的风貌,牵动各方人士的心。

昨日,记者走访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发现不少店面前的吊顶都有不同程度损坏,一些店面门前的吊顶缺失严重,有的吊顶甚至悬空,摇摇欲坠。在脱落的吊顶内部以及店铺外墙上,各种电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旦出现短路,极可能引发火灾。

“城市在更新,中山路存在骑楼破损、白蚁虫蛀、电线老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地下管网老化严重,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古城办项目建设组副组长、市住建局质监站站长林毅峰介绍,历次对中山路的整治均以各细分专业的具体问题为导向,此次启动的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保护提升工程是多专业协同的综合整治提升,涉及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四大方面,包括了骑楼、路面、地下管网等各个要素,是一项整体修复提升的系统性文化工程。改造后达到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地下管线功能齐全,景观得到改善的目标。

目前,有关方面已在人民医院旧址建设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保护提升工程指挥部。该指挥部将作为工艺试验区、材料堆放地,还将作为施工段居民电动车停车场,供施工路段的商户和居民停放电动车,进一步便民利民。

方案>>涉及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四大方面

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将如何改造?据介绍,此次改造路段全长240米,工程工期为240天。根据方案,改造涉及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四大方面,施工过程以修旧如旧、绿色施工、保护古城为原则,尽力恢复古城风貌。

建筑风貌方面,中山路(涂门街—打锡街)保护提升工程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两类。根据建筑现状摸底,将传统风貌建筑分为细节提升、风貌恢复、加固修缮三类。历史建筑采用原材料原工艺修复和加固破损部位。传统风貌建筑细节提升类仅将门窗更换为与风貌相协调的形式,其余清洗维护。风貌恢复类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影响风貌的现代装修,重新修缮。加固修缮类,立面破损较为严重的结构加固,立面修缮植入功能。建筑风貌努力保持原真性,保护中山路民国时期骑楼风貌,按其建筑本底进行立面修缮复原。此外,还将精细化设计管线,低压入吊顶位置等立面附属设施。针对引线外露问题,有条件的隐藏设置,无条件的美化装饰。

景观交通方面,骑楼人行道宽2.5米,用于步行。综合设施带3.0米,包含花箱、行人步行、休憩空间及外摆空间。其中在距离建筑1.4米处设置固定式花箱。管控车道6.0米,分时段控制车辆通行。

景观设计强化文化主题,植入特色元素。工程的片区内有府文庙、镇南门遗址、金鱼巷、黄氏宗祠等,将进行空间积极互动,引入文化活力。此外,还将植入入口处文化艺术雕塑、文化铜板“中山旧事”、中山路入口文化导视牌等。地面铺装与导视系统多样结合,展示历史文化信息,丰富人行街道体验。

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市政管线雨污分流,增设污水管,改造建筑污水出路,补充完善污水系统。西侧给水管管材废除,东侧给水管管材改造、排水沟更新改造,完善消火栓。通信线路采用架空保护,旧燃气管道废除重建,原有自来水管道废除,金鱼巷以北供电线路现状保护,以南新建。

夜景照明方面将打造相得益彰的夜景名片,结合氛围统一光色,安装符合风格特色的吊灯、装饰灯等。还将增设文化主题景观小品,补充特色城市家具。

技法>>遵循传统老工艺 使用回收旧材料 组建古建专家组

“修旧如旧是保护提升工程的核心要义,我们均使用老工艺、老材料,力求恢复风貌。”工程施工项目副经理黄金钢介绍,在立面修缮、浮雕修复、骑楼加固等工程中均遵循和使用传统工艺,以传统的手法进行恢复。此外,还专门搜集了胭脂砖,石板路也要用老构件,整个工程以恢复古早味为主。

此外,还专门组建了一个专家组,包含有经验的传统手艺老匠人、原先修复文庙的专家、古建筑专家和地方文史专家等,专门研究项目使用的传统工艺、中山路原貌等,经过反复论证和历史考究,综合得出此次保护提升工程的方案,力求细节完美。

不少细节也独具匠心,在骑楼店面的修复中,提供四个方案让业主根据业态进行自主选择,更符合自己店面的定位,而非千篇一律。针对路上的井盖,将结合泉州文化元素专门设计和定制,让整条街的风格充满文化古早味。

施工>>分两段平行施工 加快工期 多措施降低对市民干扰度

“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属历史文化重点保护街区,也是人流、车流量较大的商业街区,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力求减少对市民的影响,最大限度不扰民。”黄金钢表示,此次工程施工要努力争创“市民互动示范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示范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程”。

据介绍,施工工期有8个月,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三个月,包括主路改造、道路硬化等,力争明年春节前主路通行。第二阶段三个月,进行外立面和骑楼部分改造。第三阶段两个月,包括主路面铺砖、景观绿化等。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道路分成两段各120米长的施工段,两段平行施工,120米施工段再分成6个施工节进行流水施工。施工前将表面的沥青抛除。为减少振动,中间的砼路面采用全截面切割成1米的方块,用挖掘机装车外运。

骑楼施工以“不破损原有立面风貌”为前提。在骑楼施工前,将在骑楼柱上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对整个骑楼结构进行监测。在骑楼天棚拆除后,进行骑楼现状结构的鉴定。

施工过程中噪音及扬尘污染是居民最关切的。此次设置PM2.5扬尘监控,沿围挡顶部设置水喷雾,减少扬尘。施工过程中噪声较大的切割设备设置可移动的吸音房。采用绿色箱式盖板运输渣土专用车辆,避免泥土外漏,并严格控制装载量,以尽量减少沿途抛洒和扬尘,作业时间安排在夜间,以最大限度避免造成道路拥堵和减少扰民。设置移动式洗车台,车辆驶出工地前,均应进行除尘,避免污染路面。

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在骑楼两侧临时设置供水管道,保证正常供水。供电线路进行保护性施工,不影响周边居民的使用。施工前,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等线路架空,不影响周边居民的使用。设置24小时保安和保洁,保证骑楼商户的财产安全及卫生整洁。依周边环境合理安排重噪声作业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若无法避免时提前通知周边住户。

“整个施工过程加强与市民的互动,全过程接受市民的监督。在施工区域附近居民中选取10户居民代表,聘请为项目环境监督员,及时、直接与居民交流,取得相互理解。”黄金钢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将实行交通管制,机动车、非机动车沿庄府巷、涂门街、百源路、新门街分流绕行,行人可沿骑楼通行。(记者殷斯麒)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