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精心打造,邢时苗、高山等国内著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向大海》,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剧场首次对外演出,全新的演绎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据悉,《向大海》今晚还将作为泉州市第33届戏剧会演开幕式演出,在梨园古典剧院剧场再次上演。(记者陈智勇 通讯员林莹莹 范宏升 文/图)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盛况
整场演出由合唱与舞蹈《向大海》拉开序幕,共有11个篇章,由歌曲《造船歌》、音乐短剧《市井十洲人》、女声独唱《海上花》、女子群舞《金色的海》、情景表演与合唱《风暴》、男女声二重唱《思念》、男子群舞《正是扬帆时》、男声独唱《我们拥有未来》、领唱合唱《中国启航》等层层递进,再现了刺桐港“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景象,诠释了海上丝绸之路厚重的人文历史,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闽南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泉州先辈们特有的爱拼敢赢的海洋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经商精神和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
据介绍,《向大海》整剧将闽南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舞蹈及海丝沿线亚洲各国文明、艺术特色融入其中,让人时而如沐唐律宋韵之遗风,时而身处异国他乡的情调,时而身处海啸狂风感受人与自然惊心动魄的博弈,集激情、感动、乡音、乡情于其中。
众多著名艺术家携手打造
《向大海》原为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由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突出贡献舞蹈家”荣誉获得者邢时苗和国家一级编剧、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高山担任总导演,由曾担任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并创作开幕式全场音乐的国家一级作曲家方鸣担任作曲,撰稿由曾创作《和平年代》等作品的国家一级作家何继青担任。同时,还有一大批实力派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参与其中。
邢时苗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向大海》与原来开幕式的演出一脉相承,有些增减,比如少了埃及的舞蹈团表演,为此还创作了两个舞蹈以丰富节目内容,一个是男性为主的舞蹈《正是扬帆时》,另一个是女性为主的舞蹈《金色的海》,围绕“向大海”这个主题,增加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歌剧与戏曲《从刺桐港到威尼斯》,通过意大利歌曲与梨园戏的有机结合,展示出多种文化艺术在泉州实现中外文明相互对话、和谐共融的情景,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曾静萍倾情出演;同时,还有泉州提线木偶戏与芭蕾舞的对话环节,由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最佳表演奖获得者庄丽娥上阵,通过提线木偶书法书写“光明之城”,起到点睛之笔。
“此次重新创排是严格意义上的二度创作,整场演出由人物连接节目的情节故事串在一起。”高山说,通过一个现代泉州的航海者,展示他心灵的日志。他在这艘金色的航船中,书写心灵的航海日志,进行千年穿越,在历史的浪花中找到了马可波罗的身影,在刺桐港看到了光明之城的万盏灯火,并通过历史的航迹与今天航迹的叠加,看到了未来的航迹。
今后有望进行常态化演出
“《向大海》是我市重磅打造的歌舞作品,由国家级艺术家们携手创作,力争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主任黄金锡说,这场演出不仅有国家级艺术大腕参与创作,还有来自部队的领舞者,他们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艺术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次演出主要由该中心的周月皓、王小春、郑艺等新老演员承担,还有泉州艺术学校的部分学生。新建的泉州歌舞剧院落成后,准备进行常态化演出,展示泉州歌舞的独特魅力。
“举办一场艺术节,留下一件作品,这是很了不起的,现在国内许多活动的开幕式演出,只演一场就丢弃了,十分可惜。”邢时苗说,音乐舞蹈史诗《向大海》演出以本土演员为主,他们倾情投入,热情表演。在泉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有一群歌舞者全情投入,十分可贵,这种深爱背后体现了文化的自觉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