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开发古村落发展旅游 “还原”800年前田园生活

中国新闻网

甘肃陇南开发古村落发展旅游“还原”800年前田园生活

10月上旬,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张坝村的青石路上人烟稀少,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完成后,这里将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 杨娜 摄

中新网甘肃武都10月13日电 (杨娜 闫姣)“寒露”节气过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张坝古村的气温逐渐下降。琵琶镇党委书记蒲小波接连几天都在张坝村的施工现场,他要督促工人们抓紧工期,进入冬季之前,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大部分完成。

依山傍水的张坝村地处西秦岭与蜀川之间,保存完整的陇南木架子房在山坡之间错落有致地排列。就地取材、以石为基、以木为架、夯土作墙、青瓦铺顶,这种陇南地区典型的房屋在青山绿水之间存在了已有800余年。

蒲小波介绍说,这里的28个院落,在2008年地震之后,随着村民陆续迁出,空置许久。今年上半年,琵琶镇开始启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项目,打造原生态的乡村旅游资源。祖辈流传下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房屋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将成为张坝村的一张新的名片,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了解。

图为阳光下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杨娜 摄

图为阳光下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杨娜 摄

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东南部的琵琶镇多年来“受制于”交通不便等制约因素,26个行政村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877户。2013年底武罐高速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陇南地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也使得沿线的琵琶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以前从琵琶镇到武都区,要翻一座大山。”蒲小波回忆之前闭塞的交通状况时说道,很多年过八旬的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琵琶镇。交通便利之后,琵琶镇开始加快覆盖安全饮用水、建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中药材、核桃等作物种植和劳务输转的琵琶镇,抓住精准脱贫“1+2”产业发展机遇,发展转型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电商淘宝店33个,阿里巴巴店5个;谋划引导兴建了张坝村万亩核桃栽植基地,建成马家沟村土蜂蜜养殖合作社和龙潭村土鸡养殖等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经济逐渐发展,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之后,这个藏于大山深处的小镇开始显现它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蒲小波称,琵琶镇的26个村每个都有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张坝村的原生态古村落尤为突出,加之地处高速公路沿线等优势,张坝村成为琵琶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试点村落。

图为和古村落一河之隔的新农村,2008年地震之后,张坝村村民陆续搬至新建的房屋内。 杨娜 摄

图为和古村落一河之隔的新农村,2008年地震之后,张坝村村民陆续搬至新建的房屋内。 杨娜 摄

以保护性开发为主,这个完全看不到现代化钢筋混凝土的村落的一砖一石、一瓦一梁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废弃多年的水磨和据老人们讲述已有850余年历史的菩提树和古老的庙宇等景观,都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修缮。

“当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村民们听说他们的老房子要被开发做旅游,起初没几个人相信。”张坝村副主任张微卫不厌其烦地向自己的叔伯长辈们解释乡村旅游发展的好处,解释在他们眼里习以为常甚至破破烂烂的老旧房屋拥有怎样的魅力。

高速路建成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之后,他们开始相信,乡村旅游发展将会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自己的家乡会被更多的人走进和欣赏。开始动工建游客中心的时候,已经有村民开始主动询问帮忙。

59岁的张贵生搬离旧屋已有近十年,老房子即将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这件事情让他既新鲜又期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往北京、天津打工,他“翻山越岭”几天几夜才能抵达。现在儿子前往贵州、云南等地务工,国庆中秋这样的假期,还能回家看望家人。

交通便利之后,蒲小波表示,张坝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和周边的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相邻的玄湾村高盛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园以及康县阳坝等地联合起来“抱团发展”,真正地留住游客,实现消费,增加村民收入。

张贵生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旅游项目建成后,张坝村的村民可以以自己的旧房子入股,年底分红获得可观的收入。他和老伴已经开始计划准备开办农家乐,卖自己平日里吃的农家饭和山里随处可见的土特产品,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真正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