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工程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等举措,不断补齐养老事业“短板”——
南安全覆盖多层次养老服务初见成效
码头镇敬老院的专职护士正在为老人量血压。
海丝商报9月10日讯(记者 陈亮亮 文/图)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老去,在耄耋之年能够老有所养,是所有人的朴素愿望。
据南安市民政局提供的养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南安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1%;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
面对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群该去哪养老?如何过好老年生活?近年来,南安市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开展工作,改善南安养老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0所,其中,已建成市级养老院1所,乡镇敬老院11所,在建5所;民办养老机构3所;居家养老服务站(含农村幸福院)19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所(在建1所);累计养老床位584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27.8%。民办养老机构占比50%,民营养老床位占比28.9%,全覆盖多层次养老服务初见成效。
医养结合老人在“院中院”就能看病
在霞美镇幸福家园养老院里,来自诗山的梁奶奶算是一位“新住户”。去年,一次不小心摔倒,导致了她腿脚不便,难以自主行走,再加上原本便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专人照顾便成了她最紧迫的需求。
“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曾是困扰梁奶奶和其家人最大的难题,在综合考虑医疗护理和养老护理等因素下,今年4月,梁奶奶入住了实行医养结合的霞美镇幸福家园养老院。
在这里,她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每天,养老院里的专职护士会为她量血压、测血糖、量体温,根据身体状况配好药品,搭配三餐。“每隔一天,都会有医生过来检查身体,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用再麻烦家人跑来跑去地送医院。”梁奶奶已经适应这里的生活,在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的康复指导下,她的腿部康复见效明显。此外,护工也会在医生护士的培训下,对照顾的老人进行医学观察和康复指导,护工陈淑琴告诉记者,对比刚来的时候,梁奶奶现在行走起来好很多了。
“老年人随着年岁渐长,或多或少会伴随身体机能退化、慢性病等,半失能或者全失能现象也逐渐增多,对于医疗康复的需求较大。”霞美镇幸福家园养老院院长张家质告诉记者,养老院自2017年运营起,就配置了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并设立了院内“小医院”,检查室、康复器材一应俱全,让老人在“院中院”就能看病,能够实现小病防患于未然,慢性病症早发现、早治疗,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据介绍,目前,该养老院共有床位120个,在住老人48人。“其中大部分是80岁以上的老人,在护理和医疗康复等方面需求很大。”张家质说,如今,养老院被列入了今年为民办实事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已与当地卫生院进行资源对接,将进一步提高养老院的医疗护理水平。
记者从南安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南安市列入医养结合的试点共有23个,将通过与养老机构周边的医疗机构协商并签订协议,由医疗机构设立诊疗延伸点或设置医疗服务室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每个试点项目补助5万元;推进医疗服务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同时,大力推动市级福利中心养老院医养结合的示范引领作用。”南安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养老院已完成装修工作,投入试运营,运营后将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护理型床位可达200余张。
公建民营乡镇敬老院有了新生机
干净整洁的院子、古香古色的大厅、设备齐全的房间……日前,记者在码头镇敬老院看到的场景,与码头镇居民对此处原有的印象大相径庭。码头镇民政办主任洪亚南告诉记者,这里原是镇上的旧卫生院。
此番变化是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的成果,是实行公建民营运营模式的新面貌。
据介绍,南安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建设规模小、基础设施差、服务水平低、入住老人少等问题。2017年,为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入住率,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南安市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实施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工程,由社会化运作乡镇敬老院,提高特困供养率。
2018年1月,经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泉州伊护航家接手码头镇敬老院。“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提供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特色服务,打造医养护一体的养老模式。”码头镇敬老院负责人黄德荣介绍。
面貌焕然一新,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也大有升级。“目前,敬老院已完成一期工程,可提供护理床位100张,7月份投入试运营。配备有一名专职医生,一名专职护士,医护人员配置将随着入住老人人数的增长合理增加。”黄德荣领着记者在敬老院参观了一圈,院内配套养护区、监护区、生活区、文化区、康复健身区,房间内配有电视、冷暖空调、浴霸、呼叫系统等,接下来,还将陆续完善配套可视系统,家属可通过手机了解对老人服务的全过程,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
“敬老院养老的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对于追求养老品质较高的老人便没有足够吸引力。”洪亚南介绍,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吸引具有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的社会养老机构承接运营,将大大提高敬老院的综合养老服务能力。
记者从南安市民政局了解到,除了码头镇敬老院外,英都镇、罗东镇的乡镇敬老院也于今年1月完成了“公建民营”项目招投标,目前,二次装修进入收尾。此外,省新镇敬老院于2018年4月份与霞美镇幸福家园养老院签订了公建民营合作协议;仑苍镇、乐峰镇、翔云镇也正在积极地寻找民营机构洽谈……
此外,南安还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2018年1月,引进了南安市紫溪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南山颐园养老项目,项目初步选址于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与霞美镇邱钟村邱店交界处,规划面积约1107.96亩,总投资约10亿元,将打造一所集养老、养生、医疗、保健、康复、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智慧健康综合养老园。目前,已完成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专家评审,正在进行项目审批报送。
完善保障享受更全面的基本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是不少老年人乐于选择的养老方式,进一步提高老人在家养老的生活质量,也是南安为之努力的方向。
日前,南安市溪美街道贵峰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对外开放。在750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休息室、厨房、棋牌室、阅览室、健身室……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锻炼、聊天……记者了解到,自服务站开放以来,越来越多居住于附近的老人成为这里的“常客”。王爷爷便是“常客”之一,“在家也无聊,来这里可以聊聊天、打打牌,听说以后还会搞活动,过起来感觉日子都短了一些”。
如今,能够享受丰富的居家养老生活的已不仅是贵峰村的老人,截至目前,南安市已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南安按照每年新建37个以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的建设计划,确保到2020年实现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建制村的省定目标。2018年,农村幸福院新建12个,已全部动工建设,预计今年11月底完工,12月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2个街道,至2020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将覆盖所有街道和重点乡镇。
此外,不断完善的基础保障,也为老人提供了更全面的基本养老服务。
“在基本养老服务方面,我们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居家养老基础服务。”南安市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南安继续为市区符合条件的202名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每人每月98元的居家养老实体援助服务,上半年共支出资金28.56万元。
据悉,今年初以来,南安老年人补贴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除了继续执行原有高龄补贴外,今年,对389名特困老人、低保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护理补贴300元;并于今年7月1日起向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每人每月30元;此外,高龄老年人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将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每年至少投保费30元,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即将签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