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数据有波动 基本面没变(锐财经)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最新数据。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过,投资、消费、就业等领域一些个别数据的波动,也引起了各方注意。对此,专家指出,前期基数较高、季节性因素、主动调整结构等都会对短期经济数据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这种变化还需要理性看待。如果从趋势性变化和宏观视角来看,短期数据的波动实属正常,不影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
投资结构比速度更重要
投资增速,一直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5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一方面,投资增速放慢而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本身就体现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以及对投资依赖的降低;另一方面,前期基数过高也意味着同样投资增量对应的增长率会更低一些。同时,去杠杆对于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是必要的,但一些地方在工作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简单化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形成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对本报记者说。
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看来,投资结构的改善更值得关注。更为详细的数据显示,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民间投资增长8.8%,也是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的回升,说明投资结构是在优化的,内生动力结构也是在改善的。”刘爱华说。
分析人士认为,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的方向和结构比速度更重要,单纯扩大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会很高。事实上,另一组数据也证明了如今的投资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1—7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4.1%,教育投资增长9%,卫生投资增长1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7.6%。
消费总体态势依然强劲
在7月公布的数据中,消费亦格外引人关注。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这种波动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消费动力出现衰减呢?刘爱华强调,0.1—0.2个百分点月度之间的波动是比较正常的,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波动和目前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从累计增速看,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仍然在合理范围内。刘爱华认为,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仍然快于人均GDP增长,对消费潜力的释放形成了有力支撑。从中长期看,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容、消费结构的升级的态势是没有改变的,消费平稳增长是有支撑条件和基础的。
“随着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消费的外延其实也在不断扩展。特别是服务消费占比明显提升。不过,现行统计体系下的指标却难以迅速反映出这些方面的变化。例如,有些商品介于投资品和消费品之间,像装修建材等产品往往被统计在消费之内,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投资波动的影响,因此这部分也影响着消费指标的波动。”张永军说。
丛亮指出,中国消费的增长一方面可能受制于收入,另一方面可能受制于供给。未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顺应整个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增加相应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望既增加中高端供给,又满足消费升级需要,让整个经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多位专家强调,辩证看待数据波动,才能理性把握经济格局。
一季度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快速回落是导致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透露,未来将把加快结构调整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潜力,积极有序做好扩大内需相关工作。
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回升,是否意味着就业形势变得严峻呢?“短期内失业率有所抬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暑期开始新一届大学毕业生走向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就业压力的季节性升高;二是部分农民工夏季返乡收割播种后重新寻找工作过程中出现摩擦性失业升高。这些影响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张永军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5个夏粮生产省份调查,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上年减少306万吨,下降2.2%。但是,专家指出,尽管略有下降,今年夏粮仍属于好收成。因为2017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属于历史第二高位。与之相比虽略有下降,但这一收成也不能说差。何况,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有所波动是正常的。
专家表示,判断经济形势关键要把握发展的“势”。从供给侧来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头明显、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从需求侧来看,不管是消费、投资还是出口,都有稳定增长的基础,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和支撑条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中国经济持续平稳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向好态势也不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