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码头生产区到绿色开放区:上海虹口打造江畔生活新体验

中国新闻网

(长江经济带沿线行)从封闭码头生产区到绿色公共开放区:上海虹口打造“江畔生活”新体验

中新网上海8月12日电(汪青)作为长江最后一条重要支流的黄浦江,其45公里岸线到2017年年底已基本实现贯通开放,而这条世界一流的卓越水岸真正实现了“还江于民”。

 

北外滩滨江区域是浦江沿岸的核心区段之一,自上海开埠后,沿江岸线就是货商往来和人流汇集之地。

“原先这里是上港三区、上港五区的装卸码头,南来北往的货轮在此停靠,工人们忙碌地装货卸货。整个码头不见绿化,汽车进进出出,尾气排放让人喘不过气来……”曾经住在上海虹口区东大名路的市民张界那告诉中新网记者。

过去,她经常沿着东长治路走到外白渡桥,天空是灰蒙蒙的,道路两旁树木也很少,居住的房屋也是低矮破旧,居民家连个卫生间也没有,每天清晨居民拎着马桶排队到倒粪站倒马桶,街区的环境可想而知。至于黄浦江边,只能远望根本不能进去。

这一切情景在2017年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市民不但可以在滨江地区休闲漫步,与黄浦江来个“亲密”接触,而且这里更是绿地成荫,码头文化博物馆、建投书局、亲水平台、彩虹桥、嗨派运动公园、魔都矩阵等,成为了黄浦江滨江地区最秀美的景区之一。

作为母亲河,上海人对黄浦江有一种独特的感情。黄浦江虹口段全长2.5公里,其中有很长一段是生产性岸线,上世纪90年代前除了以货物装卸为主的上港三区、上港五区码头外,还有环卫公司的垃圾装卸码头、海军的扬子江码头等。2003年4月,上海市政府宣布黄浦江两岸综合整治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由此拉开了黄浦江虹口段开发建设的序幕。

据了解,为了真正做到“还江于民”,虹口花了不少力气,将原来的生产岸线转型为生活岸线:海鸥饭店旁原本的经营场所全部拆除改造为观景平台,置阳段原本封闭的游船码头也经改造后向公众开放,滨江沿线各单位让出了更多的空间来建设公共设施和健身观光步道。

 

“通过整体绿化改造提升,用花园式的滨江绿地串联起原本隔断的各个板块空间,还在其中打造了众多优美的绿化小品和便于近距离观赏的花径步道,让虹口滨江从封闭的码头生产空间变成了人人可达的公共开放空间。”虹口区北外滩功能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兴余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此外,虹口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在滨江展现“虹口文化”,特地在滨江区域打造了一个体现码头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据介绍,在这段约长880米的玻璃长廊上,市民游客可以利用全球最快的公益WIFI,轻松扫描镶嵌在玻璃上的图片和二维码,在观赏浦江两岸美丽景色的同时,了解“码头衍变”“西学东渐”“名人踪迹”等展示浦江沿岸百年历史的典故。同时,虹口区在实现滨江贯通开放的基础上,正在逐步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文化内涵和功能,满足市民群众旅游、休闲、漫步等需求。

除了滨江一线向人文、生态、智慧滨江转变,整个北外滩区域的经济和产业布局也随着功能的调整不断提升,老旧的仓库正变身为并购基金和航运、科创企业的集聚地。目前,航运、金融产业已成为北外滩功能区的主导产业,两大产业的经济贡献度占到区域经济贡献度的49%。

同时,记者还获悉,地处北外滩的上海最高双子楼星港国际中心即将竣工;上海首家专业上演百老汇音乐剧的剧院———上实中心剧院也正在加紧施工中,未来的北外滩地区将成为上海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