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齐尔风波击碎“德国神话” 移民国家形象饱受质疑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特约记者 青木 潘亮 王臻 丁玎】“如果我们赢了,我就是德国人,如果我们输了,我就是移民!”连日来,德国国脚、“移民典范”厄齐尔的退队决定和声明在德国引发一场有关种族歧视和移民融合的大讨论。德国一直被认为是战后历史反思和种族融合的榜样,但如今,国际舆论谈论的却是:“厄齐尔退出国家队事件正在分裂德国!”正如意大利《晚邮报》的评论,该事件在德国引起的效应是爆炸性的,是一次痛苦决裂,表明德国缤纷多元的神话不再。移民问题成了“长期慢炖着的社会问题”,移民整合也成为全球性难点。在一片争论和反思中,有德国人希望德国能抓住这次“自我批评的机会”,重塑良好国际形象。
“他一定是憋坏了才反击”
德国居住着近300万土耳其裔。厄齐尔发表退队声明后,许多土耳其裔小规模集会声援厄齐尔。家住柏林土耳其人聚居区的67岁老人哈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厄齐尔是土耳其人的骄傲。他代表德国国家队时曾让家乡人感到失落,现在,他又遭到德国人的不公。我支持厄齐尔退出德国队。这是一种自尊。”32岁的阿克约尔是第三代移民,在柏林开着一家土耳其烤肉店,他对记者表示,《图片报》等德国媒体像疯了一样指责厄齐尔导致德国队在世界杯上输球,骂其“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合影愚蠢”,但作为一名球迷,他认为各种数据显示,厄齐尔在世界杯上表现较好。
柏林—勃兰登堡土耳其人协会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厄齐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一定是憋了很长时间才进行反击,他的话也代表着很多在德土耳其人的心声——德国应反思移民融入的问题。
被称为“首席球迷”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对厄齐尔退出国家队的决定表示尊重,并感谢他对德国国家队做出的贡献。德国绿党籍联邦议院副议长克劳迪娅·罗斯也为厄齐尔辩护说:“这就是种族主义!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选择党指责厄齐尔没有国家认同感,但这种声音不该代表德国。”罗斯还举例说:“非洲裔的德国国脚博阿滕也曾遭受选择党负责人高兰德的歧视,称不想与博阿滕做邻居。”德国《世界报》认为,对厄齐尔的指控和攻击,背后似乎有一只黑手,指向是土耳其。
“即使厄齐尔风波没有发生,德国也会出现此类事件。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柏林社会与移民问题学者斯凡尼亚·沃尔勒看来,这是难民危机的后遗症。她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二战后,德国也曾出现过种族歧视和移民整合问题。但那时,由于移民较少,问题不多,或者说德国政府和媒体总能成功“掩盖”住问题。温和派占主流,让德国社会处于“和谐”之中。但自从上百万难民涌入德国并引发危机后,右翼民粹主义对移民肆无忌惮地展开抨击。而移民队伍壮大后,也不甘受到歧视,不再忍让,这造成德国社会“正极和负极”强烈排斥。
“自我批评,别再作秀”
谈德国的移民融入问题,不得不提49岁的艾曼·马齐克。他出生于德国西部小城亚琛,父母分别为叙利亚人和德国人。自2010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德国最大的移民协会——德国穆斯林中央委员会主席,致力于穆斯林移民融入德国社会。厄齐尔退出国家队风波让马齐克心情格外沉重,他在接受《波恩总汇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事件升级对德国国际形象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德国移民的整合过程又开了倒车。种族主义是人类的祸害,不幸到处都是。种族融合也是社会良性运转的一块试金石,而现在的德国社会正处在‘一堆碎片’前。”他希望德国能抓住这次“自我批评的机会”,只有这样,德国在移民融入问题上才不会给人“作秀”之嫌。
《柏林日报》评论说:“如果德国不努力整合,那么从默克尔到厄齐尔都是输家,获胜者将是埃尔多安。”斯凡尼亚·沃尔勒认为,厄齐尔事件尽管刺痛德国,但也让德国有了讨论移民话题的氛围,让德国社会得到新的解放。她强调说,作为移民国家,德国要让移民真正融入,必须平等看待他们,尤其要体现在就业和政治等领域。在英国,伦敦市长是穆斯林,在法国,内阁中也有很多外来族裔。相比之下,尽管约1/5的德国人有移民背景,但目前德国内阁只有一名部长与“移民背景”沾边——现任司法与消费者保护部部长的父亲是英国人。
在德国,《环球时报》记者曾听一些印度裔、俄罗斯裔和非洲裔抱怨,德国虽然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就业机会多,但总感觉还不是特别吸引人,甚至德国人的“很礼貌”有时给人的感受也是“远远的排斥”。有入德国籍二三十年的移民表示,他们几乎没有德国朋友。柏林华人学者郑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应反思的是德国媒体和政客,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双重标准就是一种种族主义的体现,“记得去年底,中国国青队到德国踢球,也曾遭受不公”。
由于土耳其裔和其他穆斯林很难融入德国,一些穆斯林聚居区正在逐渐形成。如杜伊斯堡的马科斯罗赫区有两万多住户,一半人没有德国护照。《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走访那里时看到有的房屋已经破损,一条垃圾遍地的街上开的多是婚纱店和首饰店。因为没有什么太多的就业机会,有一些人要靠政府救济金生活。
“长期慢炖着的社会问题”
厄齐尔事件也引发欧美媒体的关注。奥地利《信使报》在谈论厄齐尔事件时说:“突然间,最丑陋的民族主义在德国浮出水面,而它几乎最后总是会演变为种族主义。”奥地利《标准报》也说,一张照片就把德国民族融合的空中楼阁击了个粉碎,德国的核心问题是受挫的民族自豪感、围绕移民融入充满积怨的讨论和赤裸裸的种族主义。瑞士《新苏黎世报》说,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中也有移民,但德国公众舆论借题发挥以及谴责本国运动员的方式却是独一无二的。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认为,近年来,由多个族裔组成的德国男足本来是“新德国对国家认同的一种象征”,但厄齐尔风波又成为新的象征,即多种族融合是否还能在德国行得通。“厄齐尔曾是德国国家队的英雄,但如今他是种族主义者的替罪羊。”美国《赫芬邮报》的文章对厄齐尔持同情态度,认为是欧洲的反移民潮终结了厄齐尔代表德国队参加国际比赛的生涯。文章说,厄齐尔绝非德国队在世界杯上表现最差的球员,但没有任何球员像他那样遭受尖酸刻薄的指责,最终,这个曾被认为是“融入德国”典范的土耳其裔球员忍无可忍,宣布退出国家队!《纽约时报》说,德国人已陷入一场有关融合、种族主义和体育的全国大争论,29岁的厄齐尔一直是德国现代足球和社会多元化的象征,他突然离开国家队将有关德国 “长期慢炖着的社会问题”摆在了世人面前。
“如果我们赢了,我就是德国人,如果我们输了,我就是移民。”厄齐尔的这番话,让人想起爱因斯坦1922年在巴黎发表过的一段演讲:“如果我的相对论被证明取得成功,德国将声称我是德国人,而法国将宣称我是一名世界公民。如果我的理论被证明不成立,那么法国将说我是德国人,而德国将宣称我是一名犹太人。”在获得俄罗斯世界杯冠军的法国队中,也拥有众多外裔球员。从法国网民的留言中可以看到,法国球迷认为,厄齐尔称他“有两颗心”,爱德国也爱土耳其都没有错,但爱土耳其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爱美食、文化、传统,而对一个运动员而言,忌讳的是与政治人物走得太近。
法国《星期天日报》通过几方面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不能就此事件得出“德国人变成种族歧视主义者”的结论:引发争议的厄齐尔没有把体育与政治分开;尽管极右政党已跻身德国国会,但大多数德国人还是对移民持欢迎态度;多年来,默克尔政府执行欧洲国家中可谓最为宽容的移民政策,德国队2014年夺冠时“混血”球队的优势也得到多方赞扬。该报还提及1998年法国队捧起大力神杯时,“BBB民族(法文‘白人’‘黑人’‘阿拉伯人’的第一个字母组合)”的说法一度十分流行,法国人为国家成为一个巨大的熔炉而欣喜。法国政坛、体育界也把外裔球员视为国家财富,主教练德尚直言年轻的非洲裔队员将会成为国家队的未来中坚力量。《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法国人表示,比起土耳其和德国紧张的关系,法国外裔球员原籍国多为法国旧殖民地,在历史、文化及语言上受到过法国的重大影响。
“德国球星成为自由价值观的牺牲品!”俄德论坛科学部主任亚历山大·拉尔表示,融入德国社会的人有充分的权利来保留自己的精神生活和自己的文化,但在今天的德国变得很难。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生活感受说:“目前德国已成为一个移民国家,但他们需要的是德国民族精神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