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犯罪服务民生 泉州三捧“长安杯”奏响和谐曲

泉州晚报

连续五届(每一届为四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三次蝉联全国政法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安全感已成为泉州人引为自豪的一张城市名片。

外来人口全省最多,由此所产生的治安问题也最多,深刻考验着泉州这座城市的包容力和管理智慧,始于1997年的平安创建由此成为一场漫长而执著的攻坚战。到了2005年,中央综治委设立全国政法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摘得“长安杯”于是成为泉州政法战线上下奋斗的一致目标。

在多位政法综治工作者的记忆里,泉州20余年问鼎“长安杯”之路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有殷殷深情和大胆创新,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变劣势为优势 非公综治工作获加分

“按照参评条件,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就有资格问鼎‘长安杯’。”在综治岗位上工作十几年的市综治办三科科长庄铮告诉记者,1997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04年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荣誉,为勇夺“长安杯”打下坚实基础。省里对各地级市的综治考评,除了针对各项基础工作的评分,还有针对创新工作的加分。从一开始,泉州就把非公企业的综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特色工作来抓。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0多万人发展到最高峰时的300多万人,占了总人口四分之一。“全市不少规模以上的企业员工都以数千计,相当于一个行政村的人口规模。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因为工作、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纠纷甚至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为此,泉州引导各级开展综治工作进非公企业工作,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警务室,培训群防群治消防队伍,设立矛盾调解室等,有效地激活了非公企业及广大员工的综治主体责任意识。”庄铮记得清楚,2005年至2007年,全市先后表彰了三批综治示范企业,达200多家。

大胆破局 全国首创外来人口市民化待遇

到了2007年,一项全国首创的新举措让泉州的城市温度一下子攀升,并“吸粉”无数。

这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试行)》,宣布在全市推行“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将旧版暂住证、劳务证和生育证等合并为一本新版暂住证,并赋予了持新版暂住证人员包括子女就近就学、购买经济适用房等十大待遇。

“如果翻阅当时的报纸,就能发现,针对旧版暂住证的不规范检查和不合理收费现象是个别来泉务工人员的心酸亲历之一。”庄铮有感而发。他告诉记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将认同、关爱流动人口从社会各界的积极行动上升为政府行为,开启了泉州流动人口工作的全新篇章,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更大力度地唱响“泉州欢迎你”之歌。

人性化管理改善了用工环境,好转了治安状况,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2009年,泉州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如愿问鼎“长安杯”。2013年,泉州获评第四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蝉联“长安杯”。

高标准建设 “城安系统”至今不落伍

以民生为重的泉州,一边持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一边从技术层面谋求社会治安防控的新格局。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是2012年列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城市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简称“城安系统”)。

“要提升现有警力的战斗力,信息化是必经之路。”2011年下半年,针对运行多年出现“看得见但看不清、探头布设实战性不强”等局限的城市视频监控网络,时任市公安局科技处处长的王仙龙和同事跑遍各地调研,提交了一份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系统建设方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声音一致,决定立即启动建设。一方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逐一联系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寻求市、县两级财政的合力支持。另一方面,市综治办积极沟通,及时将“城安系统”项目增补列入2012年全市为民办实事计划中。

“城安系统”的建设是一步到位,还是一步步升级?参建各方有不同声音。“当时我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安博会,有幸深入了解当时的前沿技术,得知视频高清技术已基本成熟。为此,我们定下思路:前端的探头非高清不可,传输网络必须是一个健壮、容量巨大的专网,平台也须是兼容开放式的,可持续完善、功能可不断拓展的。”王仙龙的话掷地有声。

2012年,任市公安局总工程师的王仙龙,具体负责该项目建设。让他颇为自豪的是,经各方的努力下,“高标准、高质量”贯穿该项目建设的始终。如探头布局,每一批探头的布点均充分吸纳市公安局科通、指挥中心、刑侦、交警、治安等各警种民警的实战经验和建议,形成了一个“点、线、面、圈”结合的较完美的视频防控体系规划。“即使在今天,这个系统的建设标准、技术含量和运用成效都不会落后国内兄弟城市。”

打击“两抢” 发案率实现大幅下降

对来泉务工人员实行人性化待遇,以及“城安系统”等技术的投入,从硬件和软件上改变了泉州的治安环境。

以流动人口最多的晋江为例。有段时间,我们经常能听到,又有哪个女性手机被抢、包被抢了,“两抢”带来的问题,甚至把晋江女性带金首饰出门的习俗都给改变了。而现在,“只要你在街头公开场合闲逛一分多钟,就会被治安防控的高清探头扫到。”晋江市公安局总工程师施建忠告诉记者,晋江目前已建成5.5万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基本实现大街小巷视频监控全覆盖。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晋江刑事案件破案率高达65%,受到公安部及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其中,“两抢”案件发案率由十多年前的日均20起以上,下降并稳定维持在如今的十天一起。中国刑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宏奎曾高度评价,晋江市命案破案率100%,小案破案率更是全国最高的。

晋江治安条件变好,只是泉州的一个缩影。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呈现在泉州市民面前的是一个逐渐上规模、渐趋智能化的“城安系统”。2016年9月,泉州市获选全国首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示范城市。

“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该系统,在治安防控方面发挥了大作用,各地呈现“两升一降”(即治安管控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视频监控覆盖范围内发案率同比明显下降)良好态势,全市群众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不断攀高。

2017年,综治工作亮点突出的泉州,获评第五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并第三次捧得“长安杯”。

相关新闻

“天网”从科幻场景走进现实

6月初,连续7年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事实项目的“城安系统”,仅凭走失妇女傅玉敏的脸孔,“神奇”地帮她找到“遗忘”9年的家。今年以来,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已通过这一方式,帮助市县两级救助站的51名走失人员与家人团聚。

“依托物联网、警用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城安系统’今后将有更多智能化的运用,以前出现在科幻片里的场景将变成现实。”近日,市公安局总工程师王仙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管控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服务保障民生……经过7年建设的“城安系统”如今已集治安防控、指挥调度、图像侦查、网上督察、交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的“利器”、服务民生的“法宝”。记者采访得知,多年来,泉州公安遵循“控点”“封线”“成圈”“锁城”的监控设备布建思路,架设了“空中+路面”“网上+网下”“动态+静态”“物联+视联”的“智慧天眼”体系。目前,泉州公安自建一类高清视频监控3万路;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自建视频监控6.5万路;各类智能采集设备近1万路,智能感知设备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一个个“永不眨眼”的探头的配合下,连续4年来,全市“两抢”案件保持40%的降幅,目前每天的发案数为个位数甚至为零;恶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同比年年下降。在打击犯罪方面,“城安系统”依托前沿科技,越来越智能化,可快速锁定违法犯罪嫌疑人,成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之一。2014年来,泉州公安机关利用系统协破刑事案件56100余起。

在安保维稳方面,公安机关可通过“城安系统”实时查看现场处置的相关监控画面,实时监测人流、车流和安保人员、设施到位等情况,实现了可视化指挥调度等目标。据统计,2014年以来,泉州共利用该系统,支撑保障重大活动安保210余场次。

按照“安全、可控、高效、共享”的原则,公安机关将“城安系统”整合接入的视频资源按权限推送给多个政府部门及单位,实现共享共用,在社会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群众交通出行、事故认定和寻找遗失物品、查找走失亲友等方面,“城安系统”同样有妙用,据统计,2014年以来为群众提供各类支撑服务65300余次。

记者得知,已升级为雪亮工程的“城安系统”,将以实现风险可管控、平安可预见、警务更主动、服务更到位为目标,持续升级、发展,更好地助力平安泉州、幸福泉州建设。(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陈荣省 谢屹帆)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