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井风情故事和习俗的载体,它融合中西风味,内容涉及社会百态、节日庆典民俗、茶叶丝绸瓷器等
泉州网讯 (记者 曾广太 文/图)通草画的主要原料为通草纸,通草就是通脱木的树心,是做宣纸的原料,也可入药。通草纸制作是把通脱木的髓脱出,切成薄厚一致颜色洁白且有丝绒质感的通草片,在其上进行绘制,称为通草画。通草画的历史悠久,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多个品种,都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
作品《泉州东西塔》
作品《东方醒狮》
吴小锦正在创作通草画
作品《热海藏珍》
通草画立体而鲜艳
通草画立体鲜艳 有刺绣视觉效果
19世纪初,广东一带有人把通草的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当时,水彩纸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一般画匠难以承担。200多年以前,摄影技术尚未发明,通草画成为市井风情故事和习俗的载体,它既受到西方美术与趣味的影响,又反映中国风土人情,融合了中西风味。
颜色各异的鱼在海底四处漫游,阳光通过水面缓缓地照进来,一串串气泡从鱼儿的嘴里吐出、上升、破碎。这幅3D立体画作《热海藏珍》的原料不是普通的画布与画纸,而是一种植物——通草。在这种材质上绘制而成水彩画,叫做通草画。通草最初是用来治病的,后被民间艺人用于制作人造花。
通草在南方种植面广,取材方便,其质地洁白、轻盈。这种植物树心切成的切片,薄而半透明,有丝绒的质感,易于作画。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我国著名立体通草画创始人吴为家之女吴小锦说,创作之前的选材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好的通草根茎粗壮,抛光平展。通草产地云南最佳,台湾第二。选用的通草一般要求生长期两年以上、没有虫蛀。
通草片很容易染色,而且颜色鲜艳不易脱落,其植物纤维松散,当水彩运用到通草纸上时会渗透进去,看起来立体、鲜艳,甚至有刺绣的视觉效果。通草画曾经漂洋过海、风靡欧美各国。
从一开始,写实的通草画是为出口而制作的,多为洋商定制。当时的画匠们按前来挑选的欧美商人的要求作画,画好之后直接被买走,在国内反而很少人知晓这种画,有关通草画的记载多见于外国人的游记,或者外国人在广州买画时候的原始记录。
19世纪后期,照相术出现,这种更加纪实的手段代替了通草画的地位。同时,西方人的趣味和观念发生变化,通草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通草画被不少著名博物馆收藏,比如英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等。
有关资料显示,18至19世纪,中国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大量出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来中国游历或经商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闻带回本国,在这样的需求下,通草画成为还原美丽独特东方风情的载体。
“通草画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往来的盛况。”吴小锦说,通草画还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和真实写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如同一本历史书,翻阅它们,能让你了解到更多那个时代的不为人知的事。
题材涉及社会百态 直观展示闽南风情
通草片又轻又薄、接近半透明,经光的折射,色彩亮丽。“这种天然的植物纤维,使水彩的颜色可以牢固持久,且成本低廉,因此成为当时广为采用的画纸。”吴小锦介绍,由于通草的树茎尺寸有限,故而通草画十分轻便、小巧,外商容易携带。当时西洋画纸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昂,相比之下通草画大受欢迎,风行一时,几乎家喻户晓,可谓是当时中国的一张名片。
走进吴小锦画室,气势磅礴的《秋韵图》、吉祥喜气的《花开富贵》……映入眼帘。这些唯美作品工艺尤佳、极富立体感,令人称绝。
吴小锦自幼热爱美术,初中毕业后,她正式跟随父亲苦练通草画技法。她认为,艺术是讲究“美”,应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形、神、情即形成内容本质,进行鉴赏,其真美与不美的标准,在于是否来于自然,“还源于自然”,体现“返璞归真”的美;是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形成独匠的美,内容独特的美本质独有的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
“人物和生活场景是通草画最常选用的题材,是反映闽南风情和市井百态的历史记载。这些通草画的内容涉及中国当时各行各业社会百态、节日庆典风情民俗、茶叶丝绸瓷器的生产和销售等,可以生动直观地介绍闽南的风土人情。”吴小锦说。
挖掘市场价值 提供传承动力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人作为最重要的技艺载体是其核心,因此,要传承通草画技艺,积极培养通草画工艺传承人是重要途径。吴小锦作为当代通草画传承人,创作了《热海藏珍》等作品。她认为,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这种传统工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市场价值将被重新挖掘。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泉州分会会长万冬青作为一位资深的艺术品收藏家,敏锐地认识到传统工艺美术的市场价值潜力巨大。他到欧洲收购通草画,这种古老而稀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受到国内拍卖行和收藏家的关注,市场价格也由百元千元提高到现在的数万元。市场价值的提升对通草画艺术的发扬壮大有直接的提升作用,业内人士认为,要保护和传承通草画,需要民间资本的支持和运作,积极开拓通草画的拍卖和交易市场,为保护和传承通草画艺术提供经济动力。
石狮通草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融合了各地通草画艺术的精粹,更展示了石狮的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通草画,使其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表达美好的寓意和积极的价值观,它本身也是闽南人记忆中的重要文化象征,促进了地区文化的整体向前发展。
相关新闻
广州举办红色景点通草画展
6月26日至7月19日,广州越秀区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暨“牢记使命领航新时代,走在前列迈向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展览。
展览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红色印记——越秀区红色旅游景点通草画创作展”和“不忘初心跟党走——广州红色旅游门券收藏展”。
画家、名师共创作了红色景点通草画作品18幅,青少年学生创作红色景点通草画作品30幅,同时展出的各类红色旅游门券1084张,结合各景点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精心编排,形成专题展览,分为陵园丰碑、旧址遗迹、羊城胜景等3个专题,图文并茂地讲述历史。
(消息来源:《羊城派》 整理:曾广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