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向阳乡破陋习树新风
简办“佛生日”捐公益 两百年旧习成历史
核心提示
今年4月21日,对南安向阳乡尤其是向阳、卓厝、坑头、旗星4个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五台乐山昭惠庙管委会的协调组织下,4个村常年供奉的神像被迎回昭惠庙,流传200多年的轮流“做头”操办“佛生日”的习俗就此画上句号。从明年起,每年“佛生日”仅由昭惠庙管委会统一举办,“只敬神不请客”,每年省下的钱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这只是向阳乡聚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古厝改蜜蜂科普馆、特色民宿,乡村建3D艺术墙画长廊……近来,移风易俗新风尚在向阳乡渐成常态。□记者 陈灵 黄耿煌 通讯员 陈巧芬 郑文锭 文/图
空置古厝变身蜜蜂科普馆,吸引专家、农户交流养殖经验,帮助村民发家致富。
改大操大办为简办 每年可省百万元
“过去,每逢农历三月初四、初五和初六,向阳乡的4个村都要轮流‘做头’给朱元帅办‘佛生日’。‘做头’的村要选出一个人来做‘炉主’,把朱元帅神像迎回家供奉。‘炉主’必须遵循一套严格的礼仪,比如不能干农活、打工,每天都要守在神像边,每日烧一炉香。昭惠庙则给‘炉主’补贴1.5万元‘烧香’。”五台乐山昭惠庙管委会负责人吴太平介绍,初五这一天,“做头”的村家家户户都要大摆宴席,少则5席,多则10来席,在外打工、做生意的人几乎都会赶回来。同时,该村还要请人来搭台唱戏唱个两三天,可谓兴师动众。“每次过‘佛生日’,每个村都要花费100万元以上,既浪费财力又浪费人力。”
之所以如此“隆重”,吴太平说,“佛生日”习俗由来已久。有记录的是庙里保留至今的老信杯,上面刻字显示的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016年,当地乡政府及几个村的老年协会提议佛事简办,2017年年初,昭惠庙管委会组织各村主要干部一起探讨“破旧立新”的事。
200年遗留下的习俗,无法说改就改。最终确定,2018年“佛生日”由卓厝村最后一次“做头”,从2019年开始,由昭惠庙管委会统一组织过‘佛生日’,简单举办一场仪式、请人唱一次戏、用庙里养的猪摆阵,只需花费万元左右,村民到昭惠庙进香即可,真正做到只敬神不请客,省下的钱则捐出来用于助学、修公路等公益慈善事业。
空置古厝变科普馆 带动村民同致富
在向阳村,有一座空置已久的古厝,以往只有在做佛事时才有人进来。去年5月,这座古厝焕然一新,变身为“蜜蜂科普馆”,每天都有养蜂农户、专家、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不仅如此,科普馆还成为泉州市科协专家工作站,并与福建农林大学、仰恩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科普馆,可见馆内放置了养殖蜜蜂的工具,每个“厢房”根据不同主题设立了“成果篇”、“历史篇”、“自然篇”、“劳动篇”等展厅,墙上贴着一些关于蜜蜂的知识图册,还有蜜蜂模型等。古厝周围则是大片的养蜂基地。
科普馆馆长、南安市蜜蜂产业协会秘书长吴攀峰介绍,这座古厝属于他的家族,常年无人居住,而他们家从爷爷那一代便开始养蜂,至今有60多年历史。看到乡里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他便想到,何不把古厝利用起来,开设一个既可科普又能体验的科普馆,一方面吸引游客,普及蜜蜂知识,另一方面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养蜂,共同致富。“在农村,农户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有时想法转不过弯来。我希望科普馆成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升农户的思想认知。”前不久,他成立的都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便吸收了40户精准扶贫户。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 传播文明正能量
记者了解到,向阳乡坚持“慢生活”理念,通过转思想、引团队,也将坑头村一座闽南古大厝改造成为特色民宿试点,建成饮食文化、建筑文明、创意享受的特色民宿慢生活基地;向阳乡还组建向阳南音团队,经常性联合永春云峰南音团队开展活动,改变过去神事操办的陋习,以艺术教育、老幼结对的形式,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坑头村,800多平方米的3D艺术墙画长廊,用形象的画面描绘移风易俗、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感染村民,提升素质……
向阳乡副乡长陈巧芬介绍,接下来,向阳乡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大力倡导节俭之风、朴实之风、文明之举,引导、鼓励群众简办婚丧嫁娶等民俗,将省下来的钱捐给向阳公益事业,使移风易俗新思想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家一起破陋习树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