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备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专养公路不仅要管养好,更要在建设环节中就节约好资源能源,在建、管、养全链条中实现绿色发展理念全覆盖。
作为铺路主要材料,沥青也可实现就地再生利用。安溪公路分局引进全市首台英达PM500“修路王”,这套设备全称为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属于就地热再生日常修补设备,集加热墙、料仓、压路机于一身,该技术可在公路养护中节约大量新沥青混合料,而且施工中无废料,十分环保。施工速度也快,一台“修路王”加四五名施工人员,就可在半小时内完成路面病害的修复。
同时,“修路王”通过对原路面的加热,实现了层间热粘结,将新旧路面牢牢“焊成”了一个整体,避免了传统施工中的弱接缝、弱界面问题,减少了因雨水下渗造成的水损害,大大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不仅就此取材,也变废为宝。
泉州公路人士介绍,公路垃圾主要由泥沙、碎石、塑料物等不可降解的垃圾组成,而且收集量巨大,如果像生活垃圾一样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于是,泉州公路人自主研制了一套公路垃圾综合处理设备,对收集的公路垃圾按成分进行筛选分类,分离出可作为建筑材料的砂石。这样不仅减少了垃圾量,还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为此,广东中山市公路局特地来泉州“取经”。
据了解,每回收1立方米砂石,即可获利百元,每年每台回收砂石的经济效益能达到30万元以上。每天回收砂子数量超过4立方米,即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费用支出。
新工艺
借力科技提升工艺
如何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提升公路建设养护工艺水平,以降低公路全寿命周期成本?这是摆在泉州市公路局绿色发展道路中的一道必答题。
实际上,泉州市公路局早已在新工艺研发上下足功夫,并有所突破。
近年来,泉州公路持续开展湿热地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结构与施工技术等科研项目。
该局工程人员与国内一大学学者共同研究《布敦岩沥青及其改性混合料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课题,2016年依托在建工程国道324线泉州台商区段拓改工程进行试验,取得布敦岩沥青生产拌和工艺等一系列科研成果。
同时,还形成适用于布敦岩沥青工程的推荐性标准,并参与编写《道路用布敦岩沥青应用技术规程》。该规程将作为现行相关规范补充,为我国布敦岩沥青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并为下一步制定国家标准提供基础。
绿色公路是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公路。然而修建公路不可避免要会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包括减少耕地面积、改变水系结构、物种多样性减少以及原生植被破坏减损等。
县道340安溪段水泥路面重铺采用白加白节能新工艺
最近,县道340线安溪县福前乡段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由于该条道路正好穿越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将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方抛弃以往沿线分区布设水泥搅拌站的传统做法,而是舍近求远,集中设置综合搅拌站,这样虽然增加了施工成本,但保护了周边环境。
水泥路面重铺过程中,泉州公路也在实践一种绿色环保新工艺——“白加白”,也就是将旧水泥路面击碎震动作为底基层,在此基础上再铺设水泥路面,既减少采石,又有效解决旧水泥路面废料“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