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泉州 亲历感知——泉州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一瞥

泉州晚报

编者按 突出实体为本,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突出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品位品质,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突出传承创新,增强泉州文化软实力;突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泉州……年初的泉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转型攻坚、聚力跨越的主线,用7个“突出”,明晰努力方向和工作重心,共同勾勒值得期许的2018年。

行进路上,众多普普通通的泉州人为之奋斗,亲历变化、感知幸福,也乐于讲述一个个属于各自领域、各自人生的精彩故事。

精彩泉州 亲历感知 ——泉州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一瞥

临漳门前,连片一串红与孔雀草花争相斗艳。 (吴宗宝 摄)

精彩泉州 亲历感知 ——泉州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一瞥

古城讲解员合影 (郭雅莹 摄)

文化引领 古城迎来更多八方客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市民老陈迎来了他成为古城讲解员以来接待的第六批外地游客。在老陈的带领下,客人们在街巷中走走停停,用脚步丈量古城,在他的娓娓道来里,用身心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和丰富文化,宾主尽欢。

老陈是地道的泉州人,从小在西街长大,已经年逾六旬的他,对古城有着深深的眷恋。“小时候就是在这些老巷子里跑大,那时候只知道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等标志性建筑,却不知道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老陈告诉记者,他是当上了古城讲解员以后,才真正深入了解了故乡。

“为了让古城讲解员们能够成为真正的古城文化‘代言人’,我们邀请了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他们作系统培训,让他们在充分吸收养分后,再为泉州在地文化发声。”古城讲解员项目执行人之一李子鱼说。

据了解,古城讲解员项目已举办两期,像老陈这样的古城讲解员已经有50余人。在他们的引领和讲解下,众多“八方客”畅游古城,聆听古城故事,而泉州丰富的文化也犹如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游客心上,生根发芽后,花开遍地。

“听了讲解以后,我们对泉州有了全新的了解,好像这里不再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而是一位远方的‘老友’,随时等候我们再来相聚。”来自天津的游客王纯表示,只要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泉州,希望到时还能听到更多关于泉州文化的故事。

古城游火热是泉州旅游产业蓬勃向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之名渐盛,游客接待量年年攀升,除古城游外,滨海游、乡村游也备受游客欢迎。2017年,泉州共接待游客5474.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3.81亿元,两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保持全省前三。今年,泉州提出全年力争接待游客64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20%,实现旅游经济和旅游形象双提升。 记者 郭雅莹

精彩泉州 亲历感知 ——泉州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一瞥

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里,员工们在专注工作。(陈璐 摄)

现代产业 泉州芯 中国梦

最近一段时间,“泉州芯谷”南安园区建设一片热火朝天,三安光电总经办副主任陈德钦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园区引进的首个龙头项目,陈德钦所在的三安高端半导体系列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眼下正是忙碌的时候。

“我们这个项目具体包括高端氮化镓LED衬底、外延、芯片的研发与制造项目等七大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333亿元,全部项目计划5年内投产、7年内达产,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额270亿元。”陈德钦介绍说。

近年来,泉州积极抢抓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启动建设包括晋江、安溪、南安等多个分园区在内的“泉州芯谷”,致力培育千亿级、航母级半导体产业集群,吸引了一大批研发制造芯片的高新企业入驻,三安光电就是其中之一。

在陈德钦看来,泉州有着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和实力,多年来形成了移动通信、光电、数字视听、智能安防、新型元器件材料及电源五大产业领域。“目前在建的南安园区主要方向是化合物半导体,正好符合我们公司的定位。在综合考虑了区位、对台等多方面优势后,我们最终决定将项目落地南安。”陈德钦说。

目前,三安光电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工作,正在加速推进整体市政道路、生活区员工宿舍、氮化镓外延芯片车间、砷化镓外延芯片车间和测试综合楼等建设。而作为“泉州芯谷”核心区,南安园区在配套保障上也下足功夫,将建设高铁、高速路、快速路等,同时配备科研、教育、医疗、物流、商超等项目,现已投入资金22.97亿元,吸引了三安光电、唯品会等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除南安园区外,位于晋江的分园区——福建集成电路产业园区于去年7月迎来晋华存储器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正式落地,一期总投资370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封顶,预计下月可投产。记者 郭雅莹

扩大开放 跨境电商走在全省前列

2017年,作为泉州跨境电商的佼佼者,新时颖服饰工贸公司将销售的版图扩张至北美、欧洲等190多个国家及地区,直接服务全球超10万家B端客户,公司销售产值破亿美元。

从淘宝到跨境电商,35岁的新时颖创始人林时乐,在“触网”做生意这条路上已经走过10多年。2005年,还是在校大学生的林时乐,就用500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淘宝和eBay网上赚到“第一桶金”。两年后,南安时颖服饰有限公司成功创办,依托eBay踏入跨境电商领域,当年企业销售额就达到200多万美元。凭借对互联网的敏锐嗅觉和专注力,林时乐的事业逐渐往时尚女装、泳装拓展,品类链条越来越多,供应链越来越完善。如今,公司每天上新10到20款衣服,保持6000个款式在线销售。

以新时颖为龙头,其所处的东海片区应运生成崛起跨境电商生态圈。短短时间内,集聚31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成功引进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深圳安骏物流等项目投资运营,并与国内及全球顶尖的物流、支付、培训、技术等优秀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预计至2020年可吸引企业超过1000家,交易额过百亿元人民币,实现就业逾万人。

近年来,立足泉州强大的实体经济根基,乘势电商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泉州的鞋子、箱包、家居、工艺品等优势产品,在各大平台跨境电商销售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约120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1—4月,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报关单量182.7万件,累计贸易额6273.99万美元。记者 吴丽娇

生态文明 安溪全省首创“山长制”

在安溪县感德镇,大格村村主任苏荣辉有了一个新职务——大格村山长。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与林地管护员吴金电一同徒步几十公里上山巡查,成为了他村主干工作之外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巡山目的何在?苏荣辉透露,村级山长和管护员的职责就是对责任片区开展日常巡查,做好林木林地保护、森林防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茶园管护等工作,及时制止破坏林带、违规使用除草剂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苏荣辉的身后,还有驻村领导、乡镇领导分别担任的“镇山长”“总山长”。据负责总策划、总协调、总监督的感德镇总山长王焘宗介绍,前些年茶价不断上扬,一时间茶园无序开采,茶山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莆永高速感德段两侧的秃头山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在保护与发展的博弈中,去年年初,当地借鉴耳熟能详的“河长制”管护模式,在全省率先试行“山长制”。通过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德镇在35座茶山试点“山长制”。各级山长分工明确,实行精细管理,督促抓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以及茶园补植套种、茶树留高、梯壁留草等生态治理修复各项工作,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茶山生态的违法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茶山一改往日的“灰头土脸”,披上了绿色的“衣裳”,一派生机盎然。如今,再驱车行经莆永高速感德段,已然满眼郁郁葱葱。截至目前,这一全省首创的管护新机制已在安溪24个乡镇全面推开。

放眼全市,山有山长、河有河长。自去年3月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以来,一个“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泉州版河长制应运而生。仅去年,全市就有百余条河流得到整治修复,完成河道清障2.45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31.14万亩、造林绿化13.24万亩、行政村污水治理266个、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6.53万户……换来全省2017年度河长制工作考核第一的骄人成绩。以永远在路上的心态治水,今年泉州“河长制”工作更注重将抓手伸向劣Ⅴ类河流攻坚治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河道“四乱”整治、老旧小水电站清退、农村污水和垃圾整治等,力求每一条河流得到长效治理,打造各具特色、清新自然、富有野趣的流域环境生态样板。

山长制、河长制共同为泉州山青水绿护航,让泉州无愧于国家级生态市的美誉。记者 陈林森

宜居城市

“枝头春意闹,出门俱是看花人。”今年,泉州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新的色彩——花海。市区的花海品种丰富、层次分明,特别是丰海路一线连片盛开、色彩艳丽的花海,让沿线的市民庄美婷感叹:“城市颜值刷新了。”

年初,庄美婷一家人搬到丰海路一带。她几乎每天都带着孩子到沉洲园跑步锻炼,“前些日子栀子花满园飘香,不少人停下脚步欣赏或拍照,跑步的人也比去年明显增多。”不久前,她还与孩子到白水营公园来了一次春游,她表示,公园里的花海和闽南特色土墙独具特色,“看到这些变化,感觉作为一个泉州人很幸福。”

与庄美婷感同身受的还有住在鲤城区临漳门附近的居民姚玉娥。她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树多花少,颜色以绿色为主,比较单调。如今不一样了,连片的花开非常美。”在临漳门前,红色艳丽的一串红与黄橙搭配的孔雀草花交错盛开,“争相斗艳”,几只蝴蝶翩翩起舞,也赶来“凑热闹”。这样的景象让正在路口等待红灯的司机忍不住打开车窗,看上一会儿。不远处,还有不少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驻足观赏、拍摄。

在东海法石片区,花大色艳、色彩丰富的美人蕉映入眼帘。在不远处,还有许多“护花使者”养护着刚种下的波斯菊、百日草、醉蝶花等花种,期待它们能早日为市民和游客绽放美丽。市民陈来金特意带着3岁大的孙女前来赏花,“这片花开以后一定特别美。”

今年,赏花爱好者将大饱眼福。记者从市园林局获悉,根据规划,市区丰海路(中芸洲段)、江滨北路、通港街、南北大道等路段今年将有3.8万平方米、243.2万盆(株)花卉精彩亮相,为城市“穿上”新衣,让市民和游客在流香吐馥中共享“美丽泉州”。记者 吴宗宝

现代农业 插上“互联网+”翅膀

在永春达埔镇,当地的花卉苗木通过互联网找到了更多的买家,花农增收,花卉产业日益壮大,线上线下均展现出现代农业的发展红利。而为当地花卉苗木行业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正是回乡创业的达埔人潘金山。

“你看,打开网站,产品分类、价格比较、供应信息、求购信息一目了然,大家都可以免费注册。”潘金山于2015年创办了泉州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办闽南花木网并注册了微信公众号。目前,闽南花木网已在南安、三明、宁德、漳州等地设立办事处,全省入驻企业会员2400多家,微信公众号现有花农、花企粉丝20000多个。

时间指针回拨到2009年,潘金山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厦门的高薪工作,毅然选择回到老家创业。2012年,他注册成立了福建省永春县桃源花卉专业合作社,自任理事长。为了详细了解苗木的生长习性、市场行情和资源状况等,他每天都到花农种植基地去,做好数据整理等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经验累积,我发现,互联网的作用巨大,可以打开更大的市场。”几年前,潘金山首次试水互联网,将整理好的乡镇苗木信息数据发布到网上各个平台,短短半年时间就帮助花农销售毛鹃、桂花等苗木300多万元。

闽南花木网为买卖双方搭建了一座良好的桥梁,把分散的农户、花圃等资源信息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地方特色品牌。现已带动200多家永春花农、花企开展网络营销,通过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帮助花农增收致富。

在更广领域,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来,共安排专项资金1400万元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市新建设施大棚395亩。发展谋划和推进今年农业重点建设项目50个,项目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及休闲农业等,计划年度总投资14亿元。截至4月底,全市在建项目48个,已建成3个,完成年度投资4.27亿元。 记者 游怡冰

居家养老 家门口享优质服务

每到傍晚,在丰泽街道源淮社区文化广场上,社区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唱着欢乐的歌曲,一派祥和热闹。“上午在小区附近买完菜,回来就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锻炼锻炼,下午和街坊们打打牌、唱唱歌,一天都乐呵呵的。”71岁的蔡阿婆说,虽然儿女们都在外忙工作,但有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退休后的生活仍然每天都有滋有味。

“社区的养老服务一应俱全,一点都不用我们操心。”蔡阿婆说,每天散步累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泡脚服务,每个月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会通知她接受体检、义诊,免费测量血糖。让蔡阿婆觉得暖心的还有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细致贴心,居民家里有生活不便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提供上门检查、上门送药等服务,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服务站的日间照料室里享受日托服务。

除了生活照料上的便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精神大餐”同样丰富。社区老年学校的讲座、南音社的课程、文化广场的合唱……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让蔡阿婆觉得生活丰富多彩。“家里老人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我们工作也更安心了。”蔡阿婆的女儿如是说。

源淮社区主任谢秋妹介绍说,这几年,社区建起面积2400平方米,集文化娱乐、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为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由市老龄办购买服务的禾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服务示范点,实现24小时无缝隙服务,为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便利。

早在2013年,我市便率先在全省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随后在全省率先推动创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全市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8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48所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村级敬老院)980所,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集中用餐等居家养老服务,每年有超过20万城乡老年人受益。记者 林书修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