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言路拓人脉 攻坚也讲人情味
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8年攻坚项目,于今年2月底启动、征收范围约1518亩的后埔(后厝)片区改造项目征迁工作开出好局,完成了98%坟墓迁移任务,为下一阶段正式启动各类房屋征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采民意 召集听证会
担负起后埔(后厝)片区改造项目的全部征迁任务后,丰泽区东海街道广采民意、广集群智,主张民本和谐征迁。而这,也将贯穿于项目征迁的全过程。
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文耀说,今年春节一过,该项目征迁工作马上启动,负责项目的区领导多次召开项目指挥部、区直部门、街道等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协调推进会,听取对该片区改造的意见建议;东海街道、相关社区多次召开党员、居民代表、高名望人士、侨属侨眷参加的座谈会、沟通商洽会,并深入走访企业和群众,面对面了解居民群众及企业的真实意见、利益诉求。“从基层、群众、企业等采集来的300多条意见建议,经梳理、分类后,将成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也将有利于征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他说。
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做法还不止如此。后埔(后厝)片区改造项目征收红线范围及补偿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期满后,东海街道分别于4月28日、5月8日举行了两场听证会,召集企业主和民房业主代表,“听取他们的诉求和要求,好对补偿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依法征收的各项法律文书。”黄文耀告诉记者。
据悉,后埔(后厝)片区改造项目涉及东海街道后埔、后厝、滨城三个社区居民群众约750户和企业153家,初步摸底约需征收民房50万平方米,企业厂房77万平方米,合计约127万平方米,征收范围约1500亩。
巧破难题 助推坟墓迁移
后厝社区有不少移居港澳台的乡亲和赴海外的华侨。面对这一特殊情况,今年春节一过,东海街道先行启动坟墓迁移宣传、调查摸底、建档造册等基础性工作,调集20多名经验丰富的攻坚人员,包括街道和社区的党员干部、老人会同志等,分成5组入户,主动沟通海外侨亲。“五六名熟悉民俗的老人会同志发挥了不少作用,他们帮忙分析迁墓注意事项,还四处奔走宣传动员。”黄文耀说,征迁时,每个人始终谨记“社区群众的利益第一”,并充分发挥社区华侨资源优势,形成效应,助力坟墓迁移。清明节华侨返乡之际,攻坚小组放弃休假走访入户,得到理解和信任:澳门乡亲曾国岁的儿子以大局为重,带头同意迁墓2座共8首,并向丰泽区慈善总会捐资50万元人民币;旅居新加坡的丁马成先生后人,清明节期间共迁墓7座16首。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华侨或居民也纷纷同意迁移。
同意迁墓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现场勘探落实,而这些工作必须由攻坚小组来完成。根据民俗,迁墓时不少家庭都要看日期、看时。因而,攻坚小组成员有时凌晨五点就要上山,“最难的是克服心理障碍,我们必须赶到现场确认迁移几首后,才能签协议,才能确保公平公正。”攻坚组成员小杨说。
这段时间,东海街道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一线推进,形成了“奋勇争先、驰而不息”氛围,征迁工作得到广大后厝居民群众及在外华人华侨的理解和支持,用约一个月时间较好地完成坟墓迁移攻坚任务:现已完成坟墓迁移630座2142首,完成率达98%。 (记者 吴丽娇 通讯员 杜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