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重塑梅溪水清岸绿 乡镇部门集体“亮剑”

海丝商报

洪濑镇在梅溪排污口较多的地方修建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图为洪濑一在建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

海丝商报5月15日讯(记者 庄晓丽 苏明明 李想 文/图)

梅溪流域为晋江东溪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洪梅镇山溪村与洛江区交界的建兴山,自北向南流经洪梅镇的山溪村、仁科村、六都村、洪溪村、新联村、洪梅村、梅新社区、梅溪村、三梅村以及洪濑镇的坝田村、集新村、溪霞村、东林村、西林村,至东林村纳四都溪后,于扬美村汇入晋江东溪,流经15个建制村,总长23.2公里,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

2018年1月、3月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梅溪水质为劣Ⅴ类。梅溪的“前世”是怎么样的?致污原因有哪些?如今又将采取哪些措施还水清岸绿?

讲述

梅溪溪水清甜 哺育沿岸民众

年近八旬的陈祖合老人,如今一踏上梅溪洪梅段,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便露出复杂的神情,似感恩又似埋怨。

洪梅镇内梅溪两岸,除少量民宅外,10米至50米范围内基本都是农田。“我们镇里山多田少,因为农作物需要水源灌溉,田地基本都集中在沿溪两岸。”陈祖合说,他家就在梅新社区,距离家里的田地只有一两公里远。

如今的洪梅镇人,将生意做遍全国,然而,在改革开放前,这里家家户户都以种田为生,“一般一年三收,两季稻、一季麦。”陈祖合记得,年轻时,自己常常天没亮就去溪里挑水,滋润自家田地,“懒一点的,全家都要挨饿”。由于用水需求量特别大,一到冬季,梅溪常常断流,下游的村子最严重。

除了灌溉,梅溪还是沿岸居民生活用水的来源。陈祖合说,很早以前,沿溪没有哪一个村子打井,大家都是从溪里挑水,“那时候的水真清,而且很甜”。因为基本不存在污染一说,“那时,养鸡鸭鹅、猪牛羊的人很少,而且每家但凡有点粪肥,都是赶紧收集起来,发酵肥田,绝不会排到溪里的”。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富裕的村民多了起来,打井的也就多了。进入21世纪,村民开始嫌弃地表水不干净,打机井流行起来。“如今90%的村民吃的是机井里的水。”陈祖合说。

可以说,早年的梅溪就是洪梅镇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根本。

沿溪两岸的人们爱梅溪,也畏惧梅溪。

陈祖合说,梅溪的“脾气”不好,特别是在立夏之后,常常要来个“水漫金山”。“1958年,梅溪上游的水库建起来之前,是最为严重的,每年都要涝一场。”陈祖合说,即使在水库建成后,三四年都会小涝一下。而陈祖合经历过两次非常严重的洪涝,一次在上世纪80年代,另一次就是2016年“莫兰蒂”来袭,不仅沿溪的农田,连远处的民宅都不能幸免被淹,“每次涝灾损失不一”。

走访

污染源多加治污欠账 梅溪水堕变劣Ⅴ类

生活污染成主因 密集处排污管10米一根

近日,记者沿着梅溪,走访流经的村庄、社区,探究致污原因。

在梅溪上游,水质仍较为清澈。在洪梅镇境内,记者看到梅溪流经的地方,岸边大多是农田,有村民正在田里耕作;不少河段都在施工,清理河道,修建堤岸,因为施工的缘故,泥沙入河,溪水呈黄色。“施工结束后,水自然就清了。”现场一工人表示。

尽管未看到明显的生活污水直排口,但梅溪越往下游越浑浊,在洪梅与洪濑的交界处,已看不清梅溪的底部。在洪濑镇东林村,梅溪与支流四都溪交汇处,能明显看到梅溪水质浑浊,四都溪相对清澈,泾渭分明。记者看到,沿溪两岸,绿色铁网将河流与岸边隔离开,沿路还可看到不少警示牌,并公布举报监督电话。

记者越是接近洪濑镇区,看到的排污管道越多,每根直径30厘米左右,间距不等,密集处隔十米左右就有一根,部分排污管道仍在“工作”,污水直接排入梅溪,能明显看到管道下方流域水质偏白。“好几代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河流。”附近一居民告诉记者。

事实上,相比兰溪、淘溪,梅溪流域的人口最多,这是其致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洪梅境内,早年以农为生的背景,使得大部分居民生活在沿溪两岸。而洪濑镇,则与其强大的商贸背景有关。

《洪濑镇志》主编黄荣周说,早在明朝,洪濑镇区就已经形成商贸小街,明末清初开始繁荣起来。到了民国时期,洪濑镇已经成为福建五大商贸古镇之一。“许多外地人来此做生意,并且定居繁衍后代。”如今,镇区内姓氏已达80多个,足见迁入的人口之多。

黄荣周表示,改革开放后,洪濑镇除传统食品之外,鞋服、化工、机械制造业发展起来,而企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目前约有2万人”。

产业发展、人口增多,但配套设施却未跟上。记者了解到,梅溪流域人口约14万人,由于历史欠账,两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东翼污水处理厂对梅溪流域管网布设较少)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较为薄弱,污水处理率较低,污染物大部分直接或通过支流进入梅溪。

东翼污水处理厂就位于梅溪流域洪濑段的西林村,2016年投用,规划处理规模2万吨/日,而目前实际处理水量5000吨/日。采访中,洪濑镇相关负责人和东翼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均表示“管网布设较难”。谈及原因,东翼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表示:“大部分管网铺设要经过老百姓田地及道路,部分百姓没有意识到这是民生工程,出现不配合施工等行为。”

工业污染畜禽养殖 降水少成“推手”

而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来了工业污染。

在洪濑镇虎啸桥河段,记者看到这一片有不少工厂。沿溪有一家石材加工厂,虽有污水排放口,但已干涸,工厂紧闭。据了解,该石材加工厂无证经营,已被取缔一段时间。

距离这家石材加工厂百米远,有一家明兴纸品加工厂,记者走进厂内,工厂仍在生产,废弃的纸泡入水里,成纸浆后,再压成类似“脚”的模型,用来撑起新鞋内部空间。而泡纸的一池水,已成褐色,靠近池水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工人坚称老板不在,“我们池里的水都是循环利用的”。而这家工厂部分区域用围墙围着,记者无法窥探全貌。沿着溪边走,防洪堤边杂草丛生,难以探寻到明显的排污口。

记者了解到,梅溪沿溪两岸建有工业区,企业共41家,其中洪梅镇10家,洪濑镇31家。走访中,洪濑镇工作人员表示,去年至今,洪濑镇已开展多次检查行动,关闭或整治排污企业。“目前,河流两岸很难发现比较严重的排污现象,部分管道主要是附近居民排放生活污水用的。”

畜禽养殖污染虽是梅溪污染的一个原因,却并非主因,年初梅溪流域仍存在11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81家养殖散户。但走访中,记者并未发现养殖散户,只见到被拆除的猪舍、禽舍。相关乡镇负责人表示,近期的整治行动逐步关闭拆除了梅溪流域的养殖散户。

此外,记者从南安市气象局了解到,洪梅、洪濑2017年降雨量仅为2016年的一半,生态补水的减少也是梅溪去年水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行动

建污水处理项目 聘请河道专管员

如今,整治梅溪迫在眉睫。面对严峻的现状,洪濑镇和洪梅镇行动起来,气势如虹。

每天上午8时,在洪濑镇,50多岁的河道专管员黄祖强便开始一天的巡逻。或骑电动车,或步行,巡视4公里长的河道,发现有漂浮的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便下河清理;一旦发现较为严重的倾倒垃圾等行为,他立马上前拍照,并上传到洪濑“河长制”工作群。

“一旦发现污染情况,我们会马上通知负责的部门、村,保证10分钟左右实现‘马上处理、马上解决’。”洪濑镇水利站站长黄艺说,他向记者展示了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每天都有大量的图文在群内直播,每位河道专管员轮番“晒河”,既有反映河道存在污染问题的图片,也有执法人员现场整治图片,还有河道治理后的前后对比图。

与此同时,在洪濑中心小学学校一角,几名工人正加紧对调节池基础设备进行施工。洪濑镇武装部长叶姣毅表示,目前正在建设的是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是将生活污水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设备,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及大部分固体悬浮物,污泥进入干化池,出水通过消毒杀菌达标排放,日污水处理100吨。

“目前洪濑镇已建设2个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在建1个,计划今后至少再建2个。”洪濑镇党委书记林燕斌表示。

记者了解到,针对存在的污染原因,部门、乡镇行动措施有的放矢。生活污染方面,除了建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今年还将推进建设5公里污水管网主干管,并纳入梅溪治理规划,完成三梅村和洪梅村2座人工湿地及配套管网建设,计划新建和改建1290个三格化粪池、50座垃圾池;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截至4月中旬,已全面完成3家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污水处理系统达标改造,强制关闭拆除非法养猪场63家、群众自行拆除猪圈10余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三无石材加工厂25家,打击取缔26家非法洗砂场,清理侵占河道的垃圾、渣土38处约6000立方米。

在洪梅镇走访时,记者看到部分河段正紧锣密鼓施工。洪梅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项目是长4.3公里的晋江流域防洪工程洪梅堤段,计划总投资约8800万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600多万元,预计年底前可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工程的建设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梅溪流域防洪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有效防止沿线居民偷排漏排,减少河流污染。”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