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改革开放 到泉州“上天看桥”吧(组图)

新华网[责任编辑:林春婷]

泉州大桥于1980年11月28日动工建设,1984年10月建成通车,用时3年10个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泉州第一座横跨晋江的大桥。新华网 王雄 摄

新华网福州5月14日电(王雄)福建泉州自古就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说,以洛阳桥、安平桥为代表的泉州古代桥梁,共同成就了泉州在福建乃至中国桥梁历史上的美名。改革开放以来,地处东南沿海的泉州延续了桥梁建设的辉煌,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近日,新华网记者用无人机航拍了这些见证泉州改革开放历程的大桥,它们或雄伟、或壮观、或沧桑,在为经济服务的同时,还起到了美丽城市的作用,凸显了“无桥不成景”的特色。

四十年来,泉州先后在晋江流域泉州市区段建起了10多座跨江大桥,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建的泉州大桥;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建的笋江大桥;世纪之交承担交通重任建设的顺济新桥;福建省首个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方式建的刺桐大桥;福厦高速公路泉州段建的沉洲(高速)特大桥,以及后渚大桥、晋江大桥、泉州湾大桥、黄龙大桥、田安大桥等。

泉州大桥位于泉州市区南门与晋江市池店镇华洲之间,横跨晋江,于1980年11月28日动工建设,1984年10月建成通车,用时3年10个月。

“泉州大桥的南北两端修建了4座桥头亭,桥面栏杆柱顶交错着326只花岗岩雕狮子,328朵大理石雕白莲花等,是当时桥面装修较为考究的桥梁。”泉州市公路局总工程师林发金介绍说,泉州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泉州第一座横跨晋江的大桥,极大地改善了福厦公路干线泉州地段交通状况,为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泉州的桥,就不得不说刺桐大桥。作为福建省首个采用“BOT”方式进行筹资建设的大桥,刺桐大桥长1530米,宽27米,于1995年5月18日动工建设,1996年11月18日竣工通车。作为国道324线跨江第二通道,刺桐大桥建成后起到了分流过境交通的作用,与泉州大桥、刺桐路和宝洲路共同构成晋江南北两岸的环形交通,大大缓解闽东南和泉州市区的交通拥挤紧张状况,改善过境和区域交通运输条件。经过10年运营,为更好地发展南北岸经济,2016年1月1日起,刺桐大桥停止收费。

位于泉州市洛阳江后渚港区的后渚大桥,则是泉州路桥建设中首座跨海域大桥,在当时创下了泉州市单座桥梁单跨最长、全长最长、施工难度最大、资产投入最多的纪录。从泉州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要求看,中心城区的过境交通逐渐移向外环线。后渚大桥作为外环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建设有助于缓解过境交通干扰问题,对完善泉州沿海公路与泉州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具有重大意义。

泉州晋江大桥全长3.6公里,主桥路宽38米,于2005年7月开工,2008年10月完工。作为 “开”字型斜拉桥,晋江大桥主塔的四个翘角姿态飞扬,造型奔放,凸显了泉州“开放、交流”的城市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大桥拉近了泉州市区与晋江、石狮之间的时空距离,对促进泉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泉州湾大桥起于晋江市新塘街道南塘村,接泉州环城高速公路(二期)晋江至石狮段,于石狮蚶江跨越泉州湾,经台商投资区秀涂村,止于惠安锦水,接泉州环城高速公路(一期)南惠支线。项目全长26.7公里,其中,跨海大桥长12.45公里,北岸接线长14.25公里,是目前福建省跨海第一长桥。

泉州湾大桥的建成,使桥南至桥北距离从27公里缩短至9公里,汽车通过泉州湾只需八分钟,石狮市民开车到惠安也只要20多分钟。此外,泉州湾大桥与晋石高速、沈海高速、泉三高速、南石高速、南惠高速等共同构成泉州环城高速,进一步完善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和泉州市干线公路网布局,方便了石狮、晋江、惠安、泉州台商投资区之间的联系,串联起泉州市乃至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集中活跃的地区。

“改革开放40年是泉州桥梁建设最为辉煌的时期,不论桥梁的建设技术水平,还是桥梁的类型、数量都是首屈一指。”林发金表示,这些桥梁缓解了泉州市区过江的交通压力,发挥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了桥南桥北的共同发展。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