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井:五代人齐聚一堂 为九旬老人过母亲节

海丝商报

“你伴着我长大,我陪着你变老”

石井前坂村五世同堂为90岁老人过母亲节

李彭花一家五世同堂合影。

海丝商报5月14日讯(记者 赖香珠 文/图)母亲节前夕,南安市石井镇前坂村的一处院子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为了给90岁的母亲李彭花过节,张家的兄弟姐妹带着后辈纷纷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

五代人齐聚一堂 为九旬老人过节

12日中午,张家子孙后代齐聚一堂,陪老人李彭花吃斋。院子里热闹非凡,后辈们围着老人聊天说笑、嘘寒问暖,让老人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子女们还为老人送上鲜花,拍下五世同堂的全家福。

“母亲今年90岁,从不过生日,这次想趁母亲节来临,为她过90大寿。无论手头多么忙,都要赶回来和母亲团聚,这是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一个约定。”尽管生意越来越忙,大儿子张温流也常常回乡陪伴母亲。

张温流告诉记者,因为父亲早逝,在他的记忆中,母亲既当爹又当妈,把孩子们拉扯长大,十分不易。“从小母亲就告诉我们,做人要谦卑、与人为善,以前家里很穷,但她对邻居朋友都很大方。”

“希望她长命百岁,慢点老去。”这是他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丈夫离世 独自拉扯5个子女成人

李彭花老人育有5个子女,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初次见到李彭花,老人很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坐了下来,满头的银丝见证了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

“嫁过来时,生活很苦,房子是借住的,家里连桌椅等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一家六口挤在一张小床上,5个孩子从大到小排着睡。”回忆起当年的艰难,李彭花感慨万千。

那时候,日子虽过得辛苦,但一家其乐融融。然而1980年李彭花丈夫的去世,给这个贫苦的家庭一次重创。

从此,李彭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仅要照顾家中年幼的孩子,还要参加生产队赚工分,守着不到一亩的田地,早出晚归。

“小时候,日子过得清贫,菜都是自家种的,过年过节才有肉吃,肉一上来很快就被一抢而光,而母亲总是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吃。”小儿子张温情回忆道。

在张温情的记忆中,夏天是一个让他特别有感触的季节。“因为我特别怕蚊子,一到夏天,晚上经常睡不着,母亲就拿着蒲扇在旁边帮我赶蚊子,直到我熟睡后才离开。”

儿子高考失利 她四处借钱让儿子复读

在张温情眼中,母亲的坚强乐观令他敬佩。尽管那个年代过得艰辛,母亲却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上世纪80年代,张温情高考失利。本想卷铺盖回家干农活的他,被母亲拦住了,母亲希望他去复读。

“高中读书的钱都是借的,不能再拖累家里了,复读的钱要从哪里来?”“你尽管去上补习班,钱我来想办法!”母亲拍着胸脯说。

就这样,为了孩子的求学路,李彭花厚着脸皮又去找人借钱。当母亲把藏在兜里皱巴巴的钱交到自己手中时,张温情就暗暗发誓,要好好读书,早日报答母亲。

1989年,刻苦学习的张温情顺利考上了泉州师专,虽然家里离学校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是坚持每个月都回家看望母亲。

“可以说,我的命运是母亲改变的。”他告诉记者,母亲一辈子勤勤恳恳,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甚至我娶老婆、盖房的钱都是她四处借来的,我女儿出生后,母亲还亲自照顾到她上初中。”

言传身教当榜样 子女孝顺传佳话

百善孝为先。母亲的辛勤付出,让张家兄弟姐妹牢牢将“孝”字记在心中。

前年,李彭花急性胃出血,住院了数十天,儿子儿媳们都放下生意和工作,轮流在病床前贴身照顾,端屎端尿,喂饭擦身。“因为积劳成疾,母亲身子比较弱,好几次住院都是我们一家人轮流照顾,从不请护工。”张温情说。

为了能陪伴母亲,张温情至今都与母亲同住;到了母亲节,他会陪母亲到寺庙吃斋;母亲的耳朵不灵敏了,他就会刻意提高嗓门……在他看来,最温情的陪伴,无非就是“你伴着我长大,我陪着你变老”。

如今身为南安市延平中学校长的张温情,也常常教育学生、告诫老师,要孝顺父母。“在学校门口,我发现许多父母送孩子上学,孩子头也不回地走进校门。”注意到这个现象后,他亲自通知各个班主任,让学生在母亲节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每逢节假日或年终工作总结会上,校长总会强调老师要以身作则,多花些时间陪伴父母。”延平中学团委书记潘建山告诉记者,张温情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孝子。

张温情对长辈的孝敬也感染了他的女儿,如今上大学的女儿,坚持每周末回家看望老人,天气冷了,还会给老人买暖和的帽子。

20多年来,常年吃斋念佛的李彭花,将子女给的零花钱省了下来,捐给前坂村培英小学作为教学基金。受母亲影响,张温流和妻子李丽辉多次捐资支持培英小学及乡村体育事业等慈善公益活动。

一家人的善举也在村里被传为佳话。“彭花与人为善,村里老人去世她都会亲自前往悼念,儿子们也不差,经常关心村里的困难户。”村民张阿姨点赞说。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