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警负责人协同驻地党委政府查看岸上调解中心运行情况。(海警供图) 钟欣 摄
中新网泉州5月11日电 (孙虹 崔羽彤)“执勤舰艇设立海上调解中心,作为海上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是新时代化解海上矛盾纠纷的一大利器。”在11日召开的“海上枫桥”模式工作推进会上,福建海警第二支队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拥有主要作业渔场4个,国家中心渔港5个,海上养殖区62个,渔船1.8万余艘,渔船民3.2万人。近年来,随着涉海项目增多和渔业捕捞的快速发展,海上作业船只发生轻微碰撞或造成网具渔具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海上矛盾纠纷多、调处难度大等特点,福建海警第二支队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探索“海上枫桥”模式的工作方法,完善海上矛盾纠纷化解链条,保障海上生产作业规范有序进行。
海警官兵到海上作业船只进行普法宣传。(海警供图) 钟欣 摄
海上纠纷因船只、人员多,且远离陆地,如果无法得到及时处置,极易导致事态扩大,甚至引发恶性刑事案件。为此,该支队在执勤舰艇上建立海上矛盾纠纷化解委员会,在海上舰艇接警过程中,直接进行现场的调解处理,把矛盾化解在海上,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升级,避免了因小摩擦、小纠纷而导致扣押船舶、人员,减少当事人的财产损失。
同时,该支队实行海上网格化巡逻管控模式,海上接处警能够即接即出,快速到达,保证了处理纠纷的时效性。
“处理海上纠纷,一定要公平公正,充分听取当事双方的说法和意见并做出合理判断,这样群众才会心服口服。”海警执勤舰艇上的调解员说。
今年2月,泉州石狮海上综合执法合署办事处揭牌成立,海上综合执法“晋江”模式在泉州市逐步推广。海警、海洋与渔业、海事、边防四家成员单位,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讲求实效的原则,协同完成各项海上管理事务。
“一站式”服务窗口、岸上调解平台也在这里开始试点建设,优化船舶渔船民出港登记、证件办理、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并与渔港、渔业协会、船管站等相关力量建立互通机制,加强海陆横向联系,逐步构建“舰艇—港岸—县乡”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体系,实现海上纠纷“小事不入港,大事不出港”的良好效果。
福建海警第二支队表示,下一步将从推进海上综合执法、完善全链条矛盾化解体系、强化海域管理、搭建多维指挥系统、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推动创建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打造泉州海域综合治理新格局,为泉州海洋经济建设念好平安经、架起和谐桥、铺就“枫桥”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