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不怕水 泉州19个项目在建
采取前、中、后端三大措施完善市区排涝系统,力争明年基本消除易涝隐患点
海峡都市报5月9日讯(记者 柳小玲 田米)刚刚结束今年第一个暴雨红色预警日,市民读者对市区防洪排涝工作又多了几分热切的关注。
记者从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获悉,今年,泉州中心城区将继续开展19个内涝整治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采取前、中、后端三大措施,完善市区排涝系统,改善城市内涝积水问题。
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整治是泉州“XIN”行动的首批项目之一,至2019年,力争实现“基本消除易涝隐患点,中小雨不积水,大雨暴雨不发生严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的目标。
新增1.3公顷滞洪区 月底主体可完工
泉州浦西滞洪区二期工程(高速桥下宝洲街至江滨北路段)是2017年的续建项目,去年年底,施工方正式进场施工,进行土方开挖、滞洪区库底清淤、浆砌块石砌筑、混凝土浇筑等。
昨天下午,坪山路南段,在泉厦高速桥底45号墩与54号墩之间的空地,1.3公顷的滞洪区正在建设施工。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10名工人负责施工生态护坡砌块,用以挡水防水土流失。
项目技术负责人杨先生介绍,目前,该项目土方基本开挖完成,3个桥墩完成边坡整形,人行道基地开挖、栏杆拆除等均已完成,本月底主体工程便可基本完工,下月中旬进入收尾阶段。
泉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2000年底,浦西滞洪区一期工程完成,发挥重要的滞洪功能,旧城区往日水满为患的现象不见了,市区内河内涝的积水能迅速进入滞洪区。浦西滞洪区二期工程建成后,既能提升原有浦西滞洪区的防汛能力,增加库容量3.1万立方米,与已建成的浦西二期行洪通道形成整体水域,又能改善高速路桥下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景观效果。
中心城区防洪排涝 围绕三大措施实施
据悉,今年将继续实施的19个内涝整治项目中,除泉州浦西滞洪区二期工程外,还包括北峰丰州片区滞洪排涝系统一期工程第一标段、西北洋滞洪区C湖清淤工程、玉兰渠(北渠至51号路)建设工程、浔美排洪渠(北渠以北段)整治工程、柯石排洪渠生态绿廊工程、泉州市北渠潭美倒虹吸工程等。
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工程科相关人士介绍,19个内涝整治项目中,有多个项目与建设滞洪区有关。例如,城东片区今年将启动建设水域面积9公顷的浔美渠滞洪区工程,届时,将接纳华大吴坝水库及沿线华大、城东区域的洪水、雨水。
而多条排水沟渠也在进一步完善、打通排洪设施,提高行洪能力。例如,西北洋滞洪区C湖清淤工程、普贤路拓改段排水边沟拓宽及恢复工程、少林路与温陵路交叉口积水点整治工程、浔美排洪渠(北渠以北段)整治工程。
另外,平原渠与浦西滞洪区一期和滞洪区二期连通水闸工程、法石排涝泵站建设工程等多个项目,能提高洪水强排能力。
该相关人士介绍,泉州中心城区防洪排涝3年行动项目的实施,正是围绕上述前端排洪设施快排、中端的滞洪区调蓄、末端的排洪泵站强排三大措施促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