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自2007年打捞上岸入驻水晶宫后,文物发掘工作在有序进行。800年的古沉船里到底埋藏着多少秘密,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心。今天记者在从“南海I号”考古现场了解到,借助新科技手段,专家们又有了一个重要的新发现——甲板下船舱内部发现非黄种人遗骸。
“南海I号”出水后,经过长时间的发掘,不断涌现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比如青白瓷,绿釉等。除此之外,在考古过程当中,考古专家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人类的遗骸,经过DNA检测,这个遗骸也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广东省考古所副所长、南海1号考古队队长崔勇一直参与“南海I号”考古和发掘工作。据他介绍,在进行发掘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在甲板下船舱内部意外地发现了人类遗骸。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在船的不同位置总共发现了大概3至4块人类遗骸,包括下颌骨、胸椎骨,还有指骨这些部位。考古人员把这个遗骸做DNA,因为剩下的遗骸已经不多,看看能不能提取出骨胶原做DNA,后来很幸运的是提取到了骨胶原,做了DNA测序。
经过DNA测序,考古人员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测序最终的结果排除了遗骸是黄种人的可能,这也给研究结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FormatImgID_3#
从考古人员现在发现的古沉船来说,“南海I号”是唯一一个发现人类遗骸的一个沉船,所以信息非常重要,而且通过遗骸的DNA也知道,很有可能不是黄种人的遗骸,所以和以前的资料的比对,可以提供很多方面的信息。
有关“南海I号”的年代,此前专家们根据出土瓷器、铜钱和水下试掘时所见船体水下部分和船壳弧度等,推知沉船年代应是南宋时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船体构造复原和分析、装载货物种类和产地,判断“南海I号”沉船是由福建泉州起航,驶向东南亚进行商贸活动。
由于沉船上采购和储备的植物类食物以产于华南特别是福建的当地植物品种为主,此前专家推测沉船上的船员,主要来自闽地沿海地区。由于骸骨发现的位置是在不容易逃生的下舱内,而船主及随行人员多居住在甲板之上。结合这次DNA测序的结果,有可能当时南宋时期已经有了外籍水手。另外,这个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贸易繁荣和对外开放的程度。
“南海I号”考古人员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应该是从福建泉州出海,因为从瓷器的记载来说,南宋时期泉州是东方的第一大港。这个时候有很多,可能好几万阿拉伯人在那里做生意,所以那里有很多外国人,可能有的外国人也参与船上的水手工作。在中国的海外贸易中,南宋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而且是开放程度最高的时期,也是航海能力最强的时期。
随着考古和发掘的深入,“南海I号”古沉船承载的秘密将慢慢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后续新发现,我们也会继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