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不能“拒绝价值观”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势头迅猛,BAT(百度、阿里、腾讯)等几家传统的互联网巨头继续引领风骚,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新兴互联网企业充分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成功搭建起丰富广阔的内容和产品平台,深度介入大众消费、文化娱乐、卫生健康、就业创业等领域,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过程中,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出现了“重技术、轻价值”的倾向,由此引发了多方面的问题。
这种“重技术、轻价值”的倾向,在今日头条创始人两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表述中体现得最为典型。他说,技术是中立的,“不干涉”可能是最好的分发信息的原则,今日头条拒绝“价值观先行”。这一说法立即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另一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反驳说,技术也有价值观,当你设计了一套算法来过度鼓励高点击率,并用广告分成来激励内容创作者,就是价值观的体现——一种消极的价值观的体现。
一些互联网企业“重技术、轻价值”“拒绝价值观先行”的倾向,应当引起高度警惕。日前在京召开的零界·新经济100人2018年CEO峰会上,“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观”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如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认为,现在人们提到某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或者某个业务用户体验不好,主要指的是这家公司的价值观有问题,这样的公司常常有一个特征,就是长期强调专业、专注而忽视了价值观建设。其结果是,某家互联网公司越是强调和表现出足够的专业与专注,并拒绝价值观先行,就越有可能在价值观上出问题,也越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最终也会伤及公司自身的专业性,伤及公司对技术、算法等的专注。
企业以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本分,企业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的每一件产品和每一种服务,实际上就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一些互联网企业信奉“技术中立”“不干涉”,强调“拒绝价值观先行”,于是出现了“只有技术没有价值观”的广告,如搜索引擎按广告价格高低进行排名,广告主只要愿意出钱,其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就能够占据搜索引擎榜首;也出现了“只有技术没有价值观的推荐”,一些APP、头条号、公众号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迎合恶俗趣味的“标题党”泛滥成灾,放大人性弱点和阴暗面的色情低俗信息大肆流播;还出现了“只有技术没有价值观的算法”,最典型的就是“大数据杀熟”——一些互联网平台利用获取的消费历史信息将消费者分成不同等级,向新用户提供比老用户更优惠的价格,老用户甚至可能要支付比正常价格更高的金额,且越是资深用户付出的金额越高……
最近,国家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依法约谈今日头条等多家互联网企业负责人,责令全面清查库存节目,对网站上的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问题节目立即下线,全面排查现有账户,对上传违法违规有害节目的账户采取关停上传功能、永久封号等处理措施。监管部门要求涉事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完善审核管理机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积极传播正能量。此前,针对少数互联网平台默许、纵容虚假广告、违法广告存在,甚至以付费搜索排行、“二跳”式广告等模式为假冒伪劣大开绿灯等行为,监管部门对涉事互联网企业也做出了严厉的处罚。这些监管执法措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督促互联网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正确的价值观约束技术和指导算法,大力纠正“重技术、轻价值”的偏向。
互联网企业不能没有价值观,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拒绝价值观”。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价值观之间的竞争,而一个均衡、良性的竞争环境,本身也有利于互联网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提到一种现象:大众消费市场如果形成了巨头企业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这家企业很容易出现价值观走偏,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损害用户的权益。因此,大众消费市场需要有至少两三家互联网企业展开竞争,以竞争实现相互制约制衡,防止某一家企业通过资本的力量形成垄断霸权。市场竞争与企业价值观之间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近年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发展中得到了证实。
中国互联网企业特别是新兴互联网企业要开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更大空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须臾不可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