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1日电 日本东京九段北高楼林立,不少跨国公司聚集在此。在距九段地铁站不到200米的地方,坐落着频繁成为国际纷争焦点的靖国神社。从一座与日本历史文化有深厚渊源的神社,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号角”,从日本右翼美化、否认侵略历史的一环,到日本当政者的政治“秀场”,靖国神社的意义一直在历史中被不断加码。
2018年4月21日,又值日本靖国神社春季大祭。拨开迷雾寻根溯源,靖国神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资料图:日本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祸根”缘何而起?】
靖国神社建立于1869年,起初名为“东京招魂社”,由政府和军队管理,是给在明治维新内战中战死的官兵“招魂”之所。东京招魂社建立第5年,明治天皇就首次对东京招魂社进行参拜。建立10年后,该处所更名为“靖国神社”。
在世界大战背景下,靖国神社逐渐成为日本政府传播战争军国主义思想、调动民众参战积极性的特殊存在。战争期间,其开支多为日本军部负担,神社中的部分官职也由军部官员担任。其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间存在联系由来已久。
其事实上,此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似乎并未进入世界舆论,直到1978年10月17日,14名甲级战犯在靖国神社宫司的主持下被合祀,靖国神社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已故日本昭和天皇前侍从长德川义宽曾说,昭和天皇忧虑合祀“或改变神社性质”,“给二战相关国家以及将来留下祸根”。
如今,“祸根”深种成为现实。自冷战结束,日本政府关于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以及如何看待历史问题的立场摇摆不定,使其成为东亚三国挥之不去的阴霾。今天,安倍依然在自掏腰包供奉祭品,“同样的战败创伤,在黑格尔的故乡德国,容易平复,在富士山脚下,迄今仍在频频作痛。”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4月22日,日本靖国神社春季大祭第二日,当天早上,一批日本议员抵达靖国神社进行参拜。
【参拜靖国神社背后的“阴谋”】
2016年日本国内民众以安倍2013年参拜靖国神社违宪为由,起诉政府、首相和靖国神社,日本学界及国际社会也一直在敦促日本与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但日本官员依然对参拜活动“乐此不疲”。2005至2007年及2013和2014年等,日本跨党派议员团体“大家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多次进行集体参拜,甚至创下参拜人数纪录。这其中,到底有何缘故?
日本右翼势力和保守思潮是该问题的一个重要答案。战后,在突变国际背景下,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对日本改革松动,保留日本部分战前的价值观,影响了之后其对战争历史的认知。有观点称,日本保守主义将二战不光荣的历史,视为阻碍实现政治大国的关键,因此右翼势力试图否认和美化二战侵略历史,而靖国神社就是其“教育宣传”中重要的一环。
同时,日本被祭祀在靖国神社内的战死者遗族数量庞大,其强大的号召力成为促使日本政客参拜的推手。分析指出,目前,借助右翼势力帮助当选,已成为日本首相的惯用手段。
当然,参拜靖国神社背后的因素不止于此。日本高官每次参拜靖国神社,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分歧,而该做法一方面转嫁了部分日本国内因政治和经济问题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日本右翼思想在一旁鼓吹煽动,还增进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
有观点认为,当脱下所谓的文化和宗教“外衣”,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最终还应归于其尚武和军国主义文化。
资料图:2013年12月26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
【战后日本首相的祭拜之路】
私人身份到“公式参拜”
二战后,在禁止政教合一政令下,靖国神社成为了独立的私营法人宗教团体,历届首相也都以私人身份到靖国神社参拜。但进入80年代,因国际形势变化,首相参拜身份开始转变。1982年福田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祭祀;1985年,中曾根首次以日本首相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此后,首相前往祭祀或供奉贡品“公职色彩”也成为靖国神社问题焦点之一。
“一意孤行”不间断参拜
近年参拜靖国神社次数最多的日本首相,当属小泉纯一郎。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小泉在长达6年时间内不间断参拜,使日本与其周边国家关系恶化,也使国内保守主义势力发展。日前,民调显示小泉之子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总裁的最热门人选,全盘继承其父政治理念的小泉进次郎,是否会走上掩盖侵略历史、祭拜靖国神社的“老路”,也值得关注。
低姿态“曲线”参拜
对日本来说,是否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已成为其是否能正确对待历史“试金石”。
安倍2006年首次就任首相之初,顾及到与邻国关系,在该问题上姿态低调。但2013年,安倍以现任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并“报告政权过去一年的历程”,开历史倒车,引发国际社会、尤其是东亚民众的不满。此后,安倍迫于日本国内外严峻挑战,走上 “曲线”参拜之路,连续5年为靖国神社“添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