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新探索:科技添创意 社区治理更精细

人民日报

科技添创意,社区治理更精细(深阅读·社会治理新探索④)

本报记者 姜泓冰 王伟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治理关乎居民最切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现实中,很多社区人少事繁、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创新载体方法,让社区治理更精细、更到位?记者日前在上海、江苏等地的基层社区走访调研。

“社区大脑”智慧感知居民需求

小区防盗门没关、电梯出故障、自来水水质变坏、小餐馆后厨操作不规范、失智或独居老人活动异常、社工人员没有到位……也许“身在其中”的居民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但远在几个街区外的社区管理者就已经收到报告,反过来提醒居民,或是已经派出专业人员察看情况、解决问题了。

这种看似“未卜先知”的情形,真实发生在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街道。

控江路街道的“神经元项目”是基于广电网络设计的新型物联网应用。从去年3月开始,街道先在9个小区安装了7000多个传感器。利用方便稳定的广电低频信号,这些“神经元”能将各种信息传输到街道的综合管理平台,让管理者“心明眼亮”,“嗅”得到烟雾、“尝”得出水质;再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危险、示警,做出判断。

这里的“神经元项目”正在迅速生成大数据时代的“社区大脑”,让社区管理中最头疼的顽症可解易治,居民日常的“头疼脑热”、大小需求能及时被感知和响应。

松花江路1150号一座半旧小楼,挂着“控江路街道网格中心”的牌子,这里就是“社区大脑”所在地。走进办公室,迎面是由36个屏幕组成的巨幅显示墙,上面是由无人机航拍采集、覆盖整个控江街道的三维社区地图,图上密密麻麻闪烁着红、绿、蓝色标记。

“这是小区和居民楼大门开关信息。蓝色代表门是关好的,红色表示门坏了或没关上,我们会把信息传给居委会,请他们察看。绿色的是烟感探头,可以实时监控社区里的火警隐患。” 控江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鹏告诉记者,装了无线门磁传感器,居民如果忘带钥匙,扫二维码也能开门回家。中心可以监测大门开关情况,及时发现故障、提醒开关乃至掌握出入的人流信息。

截至去年11月底,控江街道的“神经元”已增加到两万个,在60多个小区全面铺开,应用项目扩展到28个,包括寻找停车位、养老服务、学校周边噪声监测等众多和居民生活、区域安全相关的事务。

“立体承包”协调多方良性互动

“没想到只用一个电话,门窗外水管渗水问题就解决了。”提起不久前楼房门窗外渗水问题的处置,家住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浦西街道的低保户卞素芳竖起大拇指。这通电话,卞素芳打给了社区邻里互助小组。得知消息后,他们及时与物业沟通,物业公司立刻安排专人在第二天为卞素芳家更换了新水管。

2017年7月,浦西街道在江苏省率先试点,推行“党建+立体化承包”的社区治理模式,搭建社区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平台。

浦西街道后河社区共有居民1022户3000多人。社区及时吸纳热心社区治理与邻里互助的居民,组建了邻里互助、环境卫生和平安巡逻等3个特色党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党员小组长。在志愿人员安排上,社区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择优选出了120多名志愿者,安排志愿服务人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认岗,为居民就业、社区管理、矛盾调解提供全程配套服务。

在后河社区福景苑,每幢单元楼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党建“便民资料栏”。红色代表邻里互助,橙色代表平安巡逻,绿色代表环境卫生,“立体化承包”模式分布图将各特色党小组的任务分工、联系方式等标识得清清楚楚,居民一目了然。

“特色党小组可以解决过去社区想干干不了、想管管不了的事。”后河社区党委书记颜娜说。去年10月底的一天,社区居民张某某与弟弟因其母亲去世遗留房产分配不均问题发生纠纷,双方通过民警调解仍未能解决问题。社区平安巡逻小组朱师傅接到任务,先后两次召集双方当事人,登门四五趟,耐心说服教育,最终用诚心化解了矛盾,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颜娜说:“服务小组志愿人员人头熟、服务精准,很受群众欢迎。同时,也使社区能够腾出更多精力建立制度,解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浦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云祥介绍,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都姓“社”,只有资源整合,“三社联动”,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技术触角”正向治理末端延伸

连云港市委党校教师张继华认为,在社区组建特色党小组,提供明晰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社区志愿服务,让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这“三社”能充分联动起来,“身边人的服务模式,最能够抓住社区民众最直接的问题。”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秦方说,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社区,颠覆了以“走家串户”等人与人之间沟通协调为主的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社区治理的革新,将大大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让百姓生活更便捷。

“‘社区大脑’运行的长远意义还在于大数据采集,互联网技术的触角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延伸到城市治理末端。”秦方说,“例如针对不同的楼宇,应该如何创新多样的管理方式?通过大数据收集,可以把很多原来没有发现的规律总结出来,作为将来制定社区治理方式的依据,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物联网社区’将进入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社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