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受访者认为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重要
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影响着与他人沟通的氛围,事情的发展和结果。良好的情绪控制力能够成为我们个人发展的内驱力。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2%的受访者有过情绪失控的经历,78.2%的受访者坦言这给自己带来较大负面影响。92.4%的受访者认为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重要,8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情绪知觉意识。61.3%的受访者认为做好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树立自信,49.5%的受访者建议有情绪时慢张口,克制冲动。
87.2%受访者有过情绪失控经历
90后青年苏畔(化名)是某高校研究生,她坦言自己对人的态度忽冷忽热,有时就会情绪失控。“最近1个月,最严重的一次情绪失控,是导师在论文截止日期前3天把之前的推翻,让我重写。”苏畔坦言,情绪失控让她失眠、痛哭,还让导师对她更加失望,“3天期限到了,我基本什么都没做成,吃不下饭,瘦了四五斤,甚至想过退学。”
90后新手妈妈张雅(化名)性格温和理智,但情绪失控的情况也有过几次,“我刚生完孩子第十一天,月嫂请假,而我那时还不会换尿不湿、不会抱宝宝,看他哭我也跟着哭,很崩溃。”张雅坦言,以前情绪坏时,她会在家睡觉、看综艺节目或者跟朋友逛街。现在有了孩子,即便情绪不好也要照顾孩子,感觉压抑和憋闷。
调查显示,87.2%的受访者有过情绪失控的经历,交互分析发现,已工作人群(88.7%)发生情绪失控次数更多。
“情绪失控多半是负面情绪没得到及时排解。在恶劣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不良情绪下,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容易冲动。”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分析,引发不良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心理素质较差。
苏畔说,情绪坏时,她会给家人打电话,或用哭来发泄,之后就变得很安静,“随着情绪失控次数增多,我现在越来越依赖从别人那找安慰,给朋友家人带来不少麻烦”。
调查中,78.2%的受访者坦言情绪失控给自己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包括工作学习效率降低(56.2%),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减弱(48.4%),与人沟通无果甚至引发了冲突(47.3%),头痛、失眠、身体变差(39.6%),情绪越来越糟糕(38.9%),性格孤僻(26.4%)等。
舒曼介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把生气的人的血液中所含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发现小老鼠初期会呆滞、不思饮食,最后死去。“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状态下都复杂也更具毒性。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生气10分钟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经常情绪失控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起突发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
88.5%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培养情绪知觉意识
“我们无法改变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学会识别情绪以掌握自己的态度,调节情绪来适应环境。”舒曼说。
调查显示,92.4%的受访者认为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重要。出现坏情绪时,55.8%的受访者会跑步、健身来排解,53.2%的受访者看视频、听音乐排解,其他做法还有:强制自己转移注意力(46.3%)、找亲友倾诉(32.4%)、自己慢慢消化(27.4%)和发脾气(26.3%),6.1%的受访者不采取任何措施,任其发展。
苏畔坦言,她从不主动分析出现过的情绪,“回忆之前的人和事就会再难过一次,我总会对自己说,‘都会过去的’”。
情绪往往是在我们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慢慢滋生和积累,调查中,8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培养情绪知觉意识,76.7%的受访者会主动寻找自己情绪的触发点。
舒曼介绍,情绪知觉常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及行为反应,比如声音发颤、脸红和心跳加速等,假如我们能及时识别,通常就能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进行情绪管理不是要控制负面情绪,而是将负面情绪为我所用。因为负面情绪往往也可以给人一份力量,指引一个方向”。
如何控制情绪?调查中,61.3%的受访者认为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49.5%的受访者认为有情绪时应慢张口,克制冲动,其他建议还有:适度表达情绪(46.9%),意识到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出现(45.4%),保持旷达心态(41.3%),寻找合适的情绪缓冲方法(28.8%)等。
针对情绪管理,舒曼介绍了一种“4A法则”,即觉察(Awareness)、接纳(Acceptance)、了解(Acknowledge)和行动(Act)。“‘觉察’即觉察是否有不良症状出现,如情绪、行为上的变化;‘接纳’即接受自己的不足及负面情绪,同时看到正向的意义;‘了解’即分析不良情绪来源;‘行动’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症状较重者,自己已无法调节,最好的途径是寻求专业的帮助”。
他还建议,快要发脾气时,让脾气先转个弯。“情绪激动易使人说错话,延迟反应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每个人都不是孤身奋战,亲人、爱人、友人都能与我们承担悲伤和痛苦”。
受访者中,男性占46.9%,女性占53.1%。00后占1.9%,90后占31.9%,80后占47.5%,70后占13.3%,60后占4.7%。已工作的占53.7%,大学生占32.8%,研究生占10.0%,高中生占2.1%。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陈子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