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爆警察骆宇桥正在操作排爆设备。记者 陈小斌 摄
排爆警察骆宇桥(右)正在穿排爆服。记者 陈小斌 摄
在厦门公安系统中,有这样一支神秘的队伍,队员们很少抛头露面,而一旦有涉爆现场出现时,别人都避而远之,他们却迎难而上,与可疑爆炸物“零距离接触”,在生死一瞬间排爆拆弹,最终将险情成功化解。
这支队伍,就是厦门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第一大队二中队,成立于1999年2月,是福建省首支排爆警察队伍,肩负着厦门涉爆案件处置,配合治安警卫部门的搜爆工作及各项安全保卫任务,目前该中队有11名排爆警察。
由于每次执行任务时,都面临着未知的风险,排爆警察被称为“敢于和死神叫板的人”,“90后”民警骆宇桥就是其中一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骆宇桥,于2012年9月加入厦门警队,在接受系统培训后,他就来到二中队工作,一直坚守至今。
每个警种都有其专业性,排爆警察也如此。刚入队时,在排爆方面骆宇桥完全零基础,在同事的带领下,骆宇桥进步很快,并一边工作一边摸索,包括器材使用、资料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等,最终成功胜任这份工作。
工作来了,该上就上!有时执行任务,骆宇桥要穿上约80斤重的排爆服,或20多斤重的搜爆服,像医院的外科医生一样,细心地为爆炸物做“手术”。
做事沉稳、胆大心细、冷静专注……这些排爆警察必备的品质,骆宇桥也同样具备。5年多的“拆弹生涯”里,他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先后获得2015年优秀公务员、2016年爱民敬业先进个人、2017年个人嘉奖等荣誉。
故事
评估排爆安全性 妥善处置旧炮弹
此前,厦门一些工地、海域发现废旧炮弹时,都由骆宇桥他们负责处理,他们要和炮弹近距离接触,排爆过程不可谓不惊心动魄。
2016年5月的一天,一艘多功能自航耙吸式挖泥施工船在翔安区某海域开展清淤作业。突然,施工船不小心吸到两颗旧炮弹,并卡在船只过滤口的钢板之间,炮弹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现场情况危急。
接到警情后,骆宇桥和同事一同赶到现场。经勘查,他们发现,这两枚旧炮弹属于机械撞击式弹头,且信管外露,在处置的过程中,既不能太过有力,又要防止炮弹掉落,否则极有可能发生爆炸,造成巨大损失。“不巧的是,过滤口空间又很狭小,无法使用大型工具操作。”骆宇桥说。
作为助排手,骆宇桥立即开展安全评估,包括走访船员了解相关情况,综合勘查排爆民警进入过滤口取旧炮弹的可能性,确定炮弹“身高”和危险级别,以及确定使用什么工具给炮弹做“松绑手术”等等。
安全评估后,主排手丁剑榕只身进入过滤口,给炮弹做“松绑手术”,骆宇桥则在一旁协助丁剑榕。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两枚旧炮弹被安全取出。为了确保该施工船的安全,骆宇桥他们迅速将这两枚炮弹转运至爆管仓库,择日销毁。
不过目前废旧炮弹处置已由其他单位负责。
排查疑似爆炸物 丝毫不敢有怠慢
排查各类疑似爆炸物,也是骆宇桥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每次有此类情况出现时,都蕴藏着未知的风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如果怠慢了,一旦疑似爆炸物确实是爆炸物,那就离危险不远了!”
去年下半年,有市民报警称,思北一个垃圾桶里发现疑似爆炸物,外观非常像平时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自制爆炸物。
接警后,骆宇桥和同事立即赶到现场处置。他们发现,该疑似爆炸物确实很像自制爆炸物,外观很像雷管,并附有显示屏,以及疑似的小信管。“因地处繁华闹市区,综合考虑后,我们决定进行安全转移。”骆宇桥回忆。
敲定方案后,骆宇桥和同事们通过排爆挑杆,将疑似爆炸物夹取至排爆罐,安全转移至一个空旷的工地上。随后,骆宇桥在距离疑似爆炸物约4米的地方,熟练地操作专用挑杆、排爆装置等设备,协助主排手对疑似爆炸物进行拆解。
经仪器检测,该疑似爆炸物并不具备完整的线路。经过进一步手工拆解后,他们最终确定该可疑物并非爆炸物品,成功排除险情,并将该装置交给属地公安进一步处理。
“这种发现可疑物的情况,我们已遇到过很多次,我们都当成爆炸物来谨慎处理,最终确定是虚惊一场。”骆宇桥说。
做好本职工作外 还热心帮助他人
从警5年多来,骆宇桥参加了数十起现场排爆,并完成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峡论坛、文博会等各项重要活动的安保工作,共参与各类搜爆任务500余场次,为厦门的治安稳定做出贡献。
在开展工作时,骆宇桥不忘为他人提供帮助。去年8月13日上午,骆宇桥带队在思明区某处开展搜爆工作。突然,一名母亲抱着孩子走到骆宇桥面前说:“警察同志,我们是外地游客,孩子突然生病,您能不能送我们去就近的医院?”
见此情景,骆宇桥安排好手中的工作后,立即驱车将这对母子送往附近的厦大医院就诊。待孩子病情稳定后,骆宇桥便默默离开,重新投入搜爆工作中。
事后,孩子母亲在市公安局公众服务平台留言:“遇到最贴心特警,我很想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好好感谢他。”原来,当天孩子母亲要骆宇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日后答谢时,骆宇桥仅叮嘱其照顾好孩子,并没留下联系方式。
侧记
每次排爆都是“生命对赌”
生活中,我们常用工匠精神来形容人们的敬业。但记者认为,对于排爆这份职业,仅有敬业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每次出手,都有可能是一次“生命对赌”,容不得半点失误,更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尽最大努力保安全,让损失降至最小,这是排爆工作的原则。每每前往涉爆现场,排爆警察大都要穿80斤重的排爆服。如果体力不足,将导致排爆失败率骤增。为了确保有充足的体力,并提升实战能力,他们每天进行体能训练,跑3公里至5公里。
每次排爆过程,都如同做“外科手术”。如果要成功,就要按照既定程序工作,切不可“跳步走”,否则极有可能出现险情。为了让自己做到心态平静,骆宇桥常进行“数豆子”训练。
排爆警察是一份特殊且不容易的职业,他们通过平日的刻苦训练,让一个个涉爆现场化险为夷,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海西晨报 记者 陈小斌 通讯员 兰连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