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带去世女儿护照跑完马拉松:替她完成未了心愿

北京青年报

父亲带去世女儿护照跑完马拉松

女儿3月初因车祸去世 生前曾希望和父亲一起跑无锡马拉松

在近日的无锡马拉松赛道上,一位父亲格外引人注目,他手持女儿护照,遇到摄影师便敬礼留影。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3月初,这位父亲的女儿在无锡遭遇车祸,不幸离世。为完成女儿跑首个马拉松的心愿,半个多月后,父亲整理好自己情绪,带着女儿的护照奔向马拉松的终点。4月6日,这位来自北京的男子向北青报记者讲述了这个充满特殊意义的马拉松,还有他与逝去女儿的心愿与遗憾。

点击进入下一页

春天的无锡,微风拂动,满地落樱。3月25日,无锡马拉松鸣枪起跑,参赛者们身着粉色赛服,轻松上场。在一众欢快的参赛者中,一位中年男子脸颊泛红,神情显得格外凝重。每遇到一位摄影师,他便敬礼,同时举起一本护照,希望摄影师帮他留影。42.195公里后,他收到了无锡马拉松官方拍摄的98张图片。

这位男子名叫白杨(化名),家住北京通州,育有二女。他在跑道上举起的并非他本人的护照,而是大女儿杨月的。前不久,23岁的杨月在无锡因车祸不幸离世。

杨月在大学学的是国际旅游与韩语专业,她早已办好护照,原计划于今年9月前往韩国进修研究生。因为喜爱江南风景,杨月曾央求父亲带她跑无锡马拉松,无锡马拉松是杨月报名的首个马拉松。当时白杨满口答应,没想到却成为一个未完成的心愿。

白杨回忆,杨月在无锡、昆山实习有一年多了。在无锡的公司里,她经常加班到很晚。尽管实习辛苦,杨月从不轻言放弃,还坚持学习考上了研究生。3月4日凌晨3时50分,杨月和往常一样加班,下班后她在距住处0.65公里处突遭车祸。

失去杨月后,白杨一直把她的护照带在身边,想她了就拿出来看看,这次跑马拉松也不例外。看着照片上女儿的面容,白杨还能记起杨月在孩童时曾在他背上“攀岩”,指着海上月亮呢喃。清明时节,他不时想起女儿“以后一定会对你好”的诺言,不禁低落语塞。

这是白杨第一次来无锡。跑完马拉松后,白杨决定多留一阵。早晨,他跑在杨月实习上下班的路上,此时的无锡景色很美,却跑不进他眼里,这13公里的路,对白杨来说格外漫长。

对话

带护照跑马拉松 只为完成女儿心愿

昨天,白杨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想用自己喜爱的马拉松为女儿和自己做一次有意义的事,不想让女儿在天堂看到自己颓废不振的“熊爸”样子。虽完成了女儿的马拉松心愿,但他仍对女儿抱有遗憾。对于未来,白杨称会带着家人走出伤痛,积极面对。

不想当一个“熊爸”

北青报:当时是怎么想到以这种形式跑马拉松的?

白杨:这些天一直把自己关在女儿的屋内,静静地待着,看着,想念着她。我也曾暗示自己,别再难过、选择忘记,但还是身不由己,默默思念着女儿,我希望时间快些,好从头站起。最后还是用自己喜爱的马拉松运动为女儿和自己做一次有意义的事,不想让女儿在天堂看到颓废不振的“熊爸”样子。

北青报:拿着护照跑步,肯定会有不少跑友好奇吧?

白杨:一开始有的跑友不知道情形,觉得很诧异,但后来知道了,都送来安慰和鼓励,并肯定了我的举动,为我和女儿的故事而感动。他们跟我说“白杨加油”“哥哥挺住”“兄弟坚强”。

北青报:跑完马拉松那一刻,想到了什么?

白杨:想到每一步、每一公里都给她留下了美丽的护照身影。我想告诉女儿,“爸爸坚持到了终点,安全完赛了”。但是到终点那一刻我真的控制不住了,流了满脸泪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只为完成女儿的遗愿

北青报:这不是您第一次跑马拉松了吧?

白杨:我今年48岁,是第13次跑马拉松。跑马拉松去过不少城市,每次参加完马拉松回到家里,妻子和大女儿都会高兴得不得了,出去吃顿好吃的,为我洗尘。我也会买些当地的特产或者纪念品送给她们,一家人其乐融融。

北青报:这次跑得怎么样?觉得困难吗?

白杨:这次是我跑马拉松最烂的一次了,因为状态不好,没有从孩子这个事的阴影中走出来。跑到30公里时真是身心疲惫,但是我没有放弃。虽然很慢,但对我是很有意义的态度和行动。

因为我是带着女儿跑无锡马拉松的遗愿来的,借着无锡马拉松的樱花盛开,带着女儿的护照去替她完成未了心愿,这或许是最坚强最勇敢的信念,因为马拉松唯有坚持和向前。

带着女儿护照继续跑

北青报:完成了女儿心愿以后,还有什么遗憾吗?

白杨:女儿喜欢江南城市,原来打算带女儿重游她所喜爱的无锡、杭州、苏州、扬州。这是一个遗憾。

北青报:杨月出事之前,有没有跟您联系过?

白杨:我们每天都有微信沟通,问她需要加班到几点,几点到家。孩子出事那天,我在合肥出差办事,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没有告别的离别,是我的一个心结遗憾,语音聊天是最后的遗言。

北青报:有没有特别想对月儿说的话?

白杨:我很想念她,希望天堂多一个更坚强、更快乐、更幸福的女儿。我会带着家人走出这段伤痛,好好珍惜身边爱我的和我爱的每一个人。我会带着女儿的护照继续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但以后我会让时间冲淡伤痛,快乐地面对家人,面对大家,面对明天。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夕 供图/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