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乐峰孔泉书院原址重建 规划建设文化主题园

泉州晚报

泉州历代73所古书院大多堂屋全无,南安乐峰孔泉书院近期重建

古书院:在沉寂中被唤醒

复建的孔泉书院已完成主体建设 (陈灵 摄)

核心提示

位于南安市乐峰镇的孔泉书院创立于明嘉靖年间,经过近500年的风霜洗礼,早已破败不堪。近日,记者从乐峰镇政府获悉,孔泉书院将在原址进行重建,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于今年5月完工。

泉州自古文风鼎盛,古代书院林立,被誉为“海滨邹鲁”。泉州古代书院兴于唐末,鼎盛于宋,巩固于元明两朝,自唐末到清末,泉州历代共建有书院73所。然而,现今大多数书院已堂屋不复。为了重拾重教兴学的传统,近年来,泉州部分书院陆续复建,如2008年7月,晋江、安海市镇两级政府出资400多万元启动石井书院修缮工程,并开放供人参观;宋、元、明时期的泉州四大书院之一的小山丛竹书院也将于原址复建。

□记者 陈灵

现场 复建明代古书院 打造文化主题园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乐峰镇厚阳村,尚未进村,便在公路一侧看到一幅孔泉书院旧址复建及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十分醒目。行驶至书院附近,可见一栋闽南传统古建筑风格的书院已大体完成,红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书院斜后方有一块“白云深处”的石刻。

据悉,孔泉书院在明朝嘉靖年间创立,旧址有150平方米左右,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因书院附近有一孔清泉,泉水四季长流,故得名孔泉书院。书院创建以后,乐峰炉内潘氏祖先聘请名师,广收门生。书院原为土木结构,随着时间推移,受损愈发严重。

乐峰镇副镇长李志榕介绍,孔泉书院承载了乐峰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继承先祖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激励后人奋进,乐峰镇筹资200万元在原址上重建书院,于去年10月开工复建,争取今年5月完工。

同时,乐峰镇政府还以孔泉书院文化为核心,结合全镇旅游产业,将孔泉书院文化园规划建设成孔泉书院文化主题园、世界潘氏文博园、七星池农业生态园、祥畲湖中心景观园、凤冠山体育休闲森林公园五大园区,拟规划用地1845亩,计划投资2亿元。孔泉书院文化园建成后,将成为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文化创意旅游景区。为了配合文化园,后续还将配套设计24米宽的迎宾大道及11米宽的环村主干道,带动乐峰镇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效果图

历史 千年共建设73所 助推文教事业发展

“书院是介于私学和官学之间的一种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机构,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1000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书院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泉州师范学院教授苏黎明介绍,古代泉州是福建乃至全国书院制度颇为兴盛的一个地区。书院起源于唐末五代初,初盛于南宋,明清时期达到繁荣,历经周折,几度兴衰。自唐末至清末,泉州历代共建有书院73所,清末废除科举后,书院才告消失,或停办或改办为新式学堂。

苏黎明表示,泉州历史上的书院,相当部分由地方官倡办,为公办书院,规模一般较大,也有不少是由地方儒绅创办的,属民办书院,规模有大有小。书院是名儒贤士讲学授徒之所,一般具有奉祀先儒、收藏书籍、教授生徒、学术交流与著述等职能,学术研究风气较浓。“可以说,泉州书院制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上层贵族垄断向下层社会的移动,促使士大夫文化向平民文化过渡,使传统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书院的长期存在,对泉州古代教育的发展,对泉州文化的积淀,以及对泉州古代整个社会生活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历代建设的73所书院中,宋、元、明时期的小山丛竹书院、石井书院、泉山书院、欧阳书院曾并称泉州四大书院。如今,四大书院中保存最完好的是石井书院,而小山丛竹书院、欧阳书院、泉山书院则堂屋全无,唯有遗址尚存的石刻、石牌坊等留于后人。这也令苏黎明感到十分惋惜。

杨林书院遗址 (苏黎明 供图)

建议 结合周边修缮保护 设图书角重现文教氛围

“意义较大的古书院遗迹应该好好保护,并加强书院文化价值的宣传。”苏黎明建议,保留相对完整的古书院可重新修缮,结合周边环境,开发成公园、景点,如释雅山公园内的崇正书院,在施琅园林的基础上建造,可结合公园景致进行保护;小山丛竹书院旧址附近为弘一法师圆寂处,亦可结合在一起进行重建保护。

“古书院是古代讲学授教之所,文化氛围浓厚。”长期关注泉州古书院的热心读者徐先生亦向记者建议,重建后的书院和公园,既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也可把书院一角当作图书站,添置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方便周边群众阅读学习。市民在感受浓厚文教氛围的同时,亦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小山丛竹书院遗址 (苏黎明 供图)

相关链接

泉州部分古书院遗迹

崇正书院原在释雅山,清光绪十年(1884年)建,今在芳草园复建。

小山丛竹书院现址位于原泉州第三医院的“小山丛竹”古石坊边,始建于北宋,曾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建。

清源书院在今晋光小学内,原为施琅夏园。

杨林书院原址在石井杨子山半山寺庙清水岩边,1801年移至杨子山南麓。

诗山书院在南安诗山山头街东岳庙边,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观海书院在南安水头五里桥西今水头中心小学内,清乾隆年间建,建筑物尚存。

螺阳书院在惠安县署(今县政府左侧)惠安文庙内,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惠安知县钱济世建。

文峰书院在今惠安一中校园内,继螺阳书院后惠安另一所影响较大的书院,至清末设为新式学堂。

考亭书院在安溪城隍庙东,清李光地倡建。

浯江书院在原金门后埔丞署西边,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

双溪书院同安明侍郎蔡复一故宅,清乾隆二年(1737年)建。

紫阳书院在厦门朝天宫后,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

一峰书院在今泉州一中校内入门处,明崇祯末年建,清乾隆年间重修,曾名清源书院,又名梅石书院。

(陈灵 辑)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