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漳州钢铁企业如何“绝地重生”(组图)

福建日报

三宝钢铁厂一角

芗城一家钢铁厂工人在整理钢材。

两年前,全国钢铁行业在低谷挣扎,漳州不少钢铁企业也一度深陷亏损。短短两年时间,依靠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提质转型和市场开拓,漳州钢铁企业迅速转身、扭转局面。截至去年底,漳州市共有规模以上钢铁企业42家,产值达到482.19亿元。三宝、闽星等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漳州市经信委副调研员韩天德表示,从亏损到盈利,漳州钢铁企业的变化,既得益于钢铁企业一系列的转型自救措施,更有赖于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虽然钢铁业产能过剩严重,但高质量、高科技钢铁产品、特殊钢铁仍大有市场。在‘减量提质’新时代,我们钢铁从业者还是要加强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脱胎换骨’式转型升级。”

扭亏带来的“脱胎换骨”

“开口,倾倒铁水。”在漳州市三宝集团,工人姚志军正在高炉主控室内下达指令。“收到,实施。”姚志军对讲机内传来应答。随后,只见主控室监控屏幕上,铁水倾倒而出,火花四溅。

作为全省钢铁行业的龙头,2017年以来,三宝集团企业效益向好、订单不断。“今年春节前我们全年订单量已全部订完,达到360万吨。现在,生产已经逼近最高产能。”副总经理苏敬法笑着说,三宝集团2017年的成绩单很漂亮——完成工业产值上百亿元,完成入库税收5.38亿元,同比增长183.15%,成为漳州市第二纳税大户。

福欣特殊钢、良兴不锈钢等公司,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从加热炉里出来的一块块厚重、通红的钢坯,在高压水除磷的那一瞬间,犹如巨龙喷火一般,沿着生产线顺势而下。一卷卷精品钢带着刚下线的余温,就被客户的平板车拉走了。

在台商投资区,新的特殊钢生产线也陆续上马。在一条年产35万吨镀铝锌线及年产15万吨烤漆线扩建项目工地上,工人们战鼓正酣。项目预计11月建成,年产值可达10亿元。“我们原来有5条生产线。蹚过钢铁业的低谷期。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一年盈利。新生产线也快投产了,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了。”项目负责人蔡和坤说。

仅仅在两年之前,漳州钢铁企业还是另外一番景象:作为漳州市主导产业之一,漳州市钢铁产业一度陷入绝境。

“从2012年开始,钢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从一吨5000元的价格下滑到一吨1800元。2015年8月,上海一些地方甚至卖到了1600元一吨了。”三宝集团董事长王光文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让很多企业家失去了信心。钢价,还会不会往下降?

“漳州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 集中力量发展特殊钢铁产业,使其成为四大产值超千亿的主导产业之一。”韩天德告诉记者,漳州钢铁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行业涉及黑色金属冶炼铸造、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等。钢铁业如果“一病不起”,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浴火重生、提质增效?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思考对策。“钢铁企业有过剩产能,但钢铁产业不是过剩产业。我们希望通过鼓励技改等措施,不断引导企业聚焦中高端产品和新兴用钢领域,在航天、军工、海工、核电、能源、工业装备、环保设备、高端民生品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技改拓展的“全新空间”

技改,这也是三宝集团的方向。在三宝“精品钢研究中心”,与钢铁打了近四十年交道的林致明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耐腐蚀新技术。两年前钢铁业的“血雨腥风”并没有波及这位高级工程师。“这些年公司再困难,收入也始终向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倾斜。一线生产骨干有时月收入能超过管理层,高水平专业人才待遇更高、更有保障。”他说。

对人才的重视,终能换来回报。“去年,福清核电建设急需特制螺纹钢。但核岛里的钢产品检验标准近乎苛刻,达到三级。我们加大科技投入、反复研制,终于通过了严格的审核。”林致明告诉记者,他和三名博士带出的创新团队还取得了耐腐蚀钢筋、耐腐蚀热轧卷板等技术突破,填补了省内空白。

“建筑市场对沙子的需求量极大,目前可供开采的河沙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一些建筑商只能使用清洗过的合规海沙,但成本很高。因此,我们着重研发耐腐蚀钢筋和钢板。有了这个产品,即使使用海沙,钢筋也不会腐蚀。它相当于不锈钢,但价格又比不锈钢低。”林致明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生产出耐大气、耐海洋气候、耐海水腐蚀、耐盐碱等一系列耐腐蚀产品。去年,三宝还参与耐腐蚀系列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

“现在,全国每年进口的优质钢达数百万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研究中心的设立正是为了提质,满足工业化进展的原材料需求。”王光文说,通过技术创新,他们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福清核电站、翔安海底隧道、高铁等项目。

如何躲过低迷的市场风波?除了加强技术改革之外,漳州的钢铁企业也在降低能耗方面作出努力。“以前使用液化石油气,成本非常高。经过技术改造,我们改用价格较低的天然气。另外,我们的技术人员与高校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花了600万元改造了焚烧炉。”蔡和坤表示,焚烧炉热回收的效果很好,热能的使用率提升了40%。仅这一项一个月可节约成本5万元。

“以前生产卷板,热轧之后还要冷轧,成本很高。我们正在建设的耐腐蚀热轧卷板生产线,热轧可以直接带动冷轧,一吨钢的成本就直降500元。” 王光文告诉记者,如何降低能耗,漳州的钢铁一代不断摸索,寻找方法,企业的生产经营面貌得以进一步改善。

政企合力助“满血复活”

“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扶持,公司可能走不到今天。”蔡和坤充满感慨地对记者说。

心怀这种感慨的,不仅仅是蔡和坤。事实上,漳州钢铁企业的背后,始终有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热切关注的目光和有力的支持之手。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之后,漳州市全面拉开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大幕。《漳州市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漳州市全面淘汰铸造企业落后炼铁设备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批文件,加快了“地条钢”整治步伐,打造产业升级版。

“钢铁企业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漳州市真抓实干关闭落后产能、真督实查打击‘地条钢’。”王光文告诉记者,“地条钢”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熔化形成,只熔不炼、质量堪忧,极易发生安全问题。它们也导致了市面上废钢的价格升高。打击“地条钢”之后,恶性竞争不复存在,原料资源和市场需求都腾了出来。到了2016年,“良币”驱逐了“劣币”,市场就慢慢好转了。

在此基础上,政府如何与企业互动,帮助漳州钢铁企业找到转型升级的切入点?韩天德说,科技引领、政策引导、关闭落后产能,这些都能提升企业自信,很关键。

的确,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物质支持重要,对企业信心的支持也极其重要。“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市区两级政府引导我们用好用足政策。我们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投入数亿元加大环保的投入。环境好了,社会综合评价高了,工人有信心了,企业才能做得好。生意不景气的时候,最怕垂头丧气,最怕脏乱差。人都没自信了,如何扬帆起航?”王光文说,因为符合征信要求,三宝在电力部门的指导下,加入直购电名单。一年节约电费5000万元。税务方面,2014年,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三宝集团缴的税收从2.8亿元下滑到5000多万元。税务部门还深入企业,指导企业做好财务规划。此外,高效蓄热式加热炉节能改造、余热发电等一批技改项目也得到政府的鼓励和帮助。

合力在形成,行动在推开。“市场给我们机会,政策支持我们发展,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就一定会等到春天。”王光文表示,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以至研发人员、一线工人,大家对新时代的钢铁企业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再困难也不放弃。我们要分析困难点在哪里。设备落后,就技改。成本高,就压缩成本。我们坚持钢铁这个主业,用有限的资金资源、人才力量和管理精力投入做一个事情。这样就能用最专业的技术做到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政府不断地鼓励我们,我们努力保持体力,等到好政策一来,就满血复活了。”(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郑凯 吴楠 王伟 郑金水/文 白志强/图)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