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后,近日,台当局“行政院”高调祭出8大策略39项措施反制。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张竞的评论文章指出,台当局与其花心思说服民众不要赴陆发展,不如在台湾创造更理想的经营环境与就业机会。当大学毕业生在微薄薪资挣扎时,看到绿营权贵子弟坐领高薪,还能不用脚投票,决定自己的出路吗?
评论摘编如下: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台当局“行政院”高调祭出8大策略39项措施反制。就双方过招来看,蔡当局战略思维露出严重窘境。
首先就大陆的政策来看,“31条”的本质是提供台湾民众同等待遇,并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在“两遇”前提下,大陆公平理性地提供机会。所以台商和民众要能有勇气跨海“西征”,打铁还靠自身硬。
要去大陆发展不能说走就走,除非早就蓄势待发,等一开放就可水到渠成。因此,不论对大陆政策是如何“心动”,要真正“行动”还得有一段准备时日。但台当局为何要急于积极反制?如此仓促回应,难道认为台湾民众对惠台措施已达大旱望云霓地步,若不积极反制,情势就会土崩?这显示台当局对两岸情势判断恐不足,应多掌握基本盘,少跟消息面,才不致躁进失序。
台当局不理解台商当初愿到大陆开创事业,是因台湾经营环境恶化,大陆又具商机与发展诱因,所以才离乡背井去开创事业,而过程中带动大陆经济发展只是附带效应。绿营动辄质疑台商的政治忠诚度,但台商热爱乡土,最能够维持两岸稳定往来,这是不能否认的。
大陆促进交流的目的是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以“同等待遇”架设实现抱负的舞台,然而台当局不仅被动响应,而且对民众威迫利诱,这样只会产生负面效应。
台当局与其花心思说服民众不要赴陆发展,不如在台湾创造更理想的经营环境与就业机会。当大学毕业生在微薄薪资挣扎时,看到绿营权贵子弟坐领高薪,还能不用脚投票,决定自己的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