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遗像前这声“谢谢” 他藏在心里25年了

海丝商报

债主借给郑贺明1000多元后突然去世,这笔没人知道的欠款他一直惦记着还,近日终于找到对方老家——

遗像前这声“谢谢”,他藏在心里25年了!

郑贺明在叶江川的遗照前痛哭。

海丝商报3月19日讯(记者 苏明明)“25年了,我一直想亲自对你说一声‘谢谢’。”一位彪形大汉对着面前的一张遗像边哭边说。

日前,这一幕发生在南安金淘占石村一户农家里。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事让这个男子哭得如此伤心?

原来,这位彪形大汉叫郑贺明,25年前有一个恩人借了他1000多元,半年后却收到恩人英年早逝的噩耗。25年来,他时常会想起这个恩人,想亲自到恩人家里说一声“谢谢”。

一通电话引出一段25年前的往事

占石村是金淘镇一个偏远的山村,几天前,一通电话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那天,正好是村干部敖桃蓉在值班,电话里头,对方显得很激动,“语速很快,说话又乱”。敖桃蓉好不容易才听明白对方来电意图,原来他想打听一个人。

打电话的就是郑贺明,他想找一个叫“王江川”的人,25年前已经去世了,死因是脑溢血。敖桃蓉有点犹豫,嫁到占石村近30年,她确实认识一个叫“江川”的,但占石村只有一个姓,那就是“叶”。叶江川也确实是在25年前就去世了,死因是食物中毒。

双方的信息有出入,郑贺明还是请求敖桃蓉帮忙去叶江川家里核实,“他对我来说很重要,是我的恩人,我只是想报恩。”同时,他还提供了另一条信息,两人当年是在厦门一个建筑工地上认识的。

敖桃蓉找到了叶江川的母亲,证实了叶江川当年确实在厦门建筑工地上做过包工头。收到敖桃蓉的回复后,郑贺明基本确定叶江川就是他要找的恩人。临近中午,郑贺明顾不上吃饭,驱车从厦门赶来。

在几个村干部的带领下,郑贺明来到了叶江川家。“像,母子两人太像了。”看到叶江川母亲的第一眼,郑贺明说道。待他看到叶江川的遗像,终于确定了,“25年了,你的面容一直都在我的脑海中”。

这个40多岁的中年汉子一下子跪在遗像前,边哭边说:“谢谢……25年了,我一直想亲自对你说……”说完,郑贺明还磕起了头。围观的人也被感动了,不少人抹起了眼泪。

1000多元的“情”债

奉供品、上香、烧金纸,郑贺明按照闽南习俗祭奠叶江川,冷静过后,道出了往事。

郑贺明祖籍南安九都,是水库移民,在长泰落户。郑贺明认识叶江川是在26年前,当时他只有17岁。因为叛逆,郑贺明离家出走,在厦门流浪。身无分文时,郑贺明来到一个建筑工地上,想要找一份工作。当时,叶江川是这个工地钢筋组的组长,管着几十个工人,“跟着我干,绝不会饿着你”。叶江川就这样收留了他。

“他非常有大哥气概,很照顾我。”郑贺明说,尽管他们两人相处只有两个月时间,但叶江川处处照顾他,自己的心里早已把他当成“大哥”。

后来,郑贺明的父母找来,说有个亲戚正缺一个司机,让他回去。“去学开车,有一门手艺,比当建筑工人好。”于是,郑贺明离开了工地,回到长泰。

一年后,郑贺明再次来到厦门,找到了“大哥”想要借钱。叶江川毫不犹豫给他拿了1000多元,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郑贺明坦言,当时他并没有特别需要用钱的地方,“年轻人爱玩,钱都花光了”。

半年后,郑贺明与一个在厦门打工的亲戚闲聊时,得知叶江川已经过世。“他才20岁出头,怎么都没有想到。”郑贺明很难过,而这份难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阅历的积累越来越强烈。

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做生意,25年后,郑贺明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回过头才发现,像‘大哥’这样人品的人真的很难得。”郑贺明经常会想起叶江川,知道他是占坪村(占石村的一个自然村)人,而早前一直称呼名字,连姓氏都记错了。

想要找到叶江川家人,亲自到他家说一声谢谢,这个想法在郑贺明心里慢慢形成。但朋友都劝他放弃,认为这是大海捞针。妻子了解他的心结,今年过年时,当郑贺明再次提起,妻子说了一句:“早年找人是不方便,但现在有网络了,你上网找找看。”

一语点醒梦中人,郑贺明上网搜索,发现真的有个占坪村,又找到了占坪村村委会的电话。“最巧的是,接电话的大姐正好认识江川。”郑贺明说。

良好家风世代相传

“如果他还在,今年正好50岁。”占石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勇说。叶志勇既是叶江川的远房堂兄,也是邻居。

叶志勇告诉记者,叶江川初中毕业之后就出去工作,但他为人肯学。叶江川的父亲曾经是福建省一建的工程师,家里有不少的专业书籍,叶江川认真研读过父亲的书,并且在父亲的指导下,对工地上的事掌握透彻。因此,年纪轻轻的叶江川能够带领几十个工人。

“江川憨厚老实,乐于助人。”这是跟叶江川一起长大的伙伴叶春木对他的印象。郑贺明佐证了这一点,“当时我一开口,他把安全帽一摘,说‘走,到宿舍我给你拿’,脸上没有一丝犹豫、勉强”。时隔25年,“大哥”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郑贺明都记得一清二楚。

“江川家家风好。”叶志勇说,他们一家在村里从不与人争吵打架,别人有难事了能帮就一定帮。

叶江川的母亲说,“好家风都是言传身教的,江川向他爸爸学,他爸爸向他爷爷学,祖孙三代都是有胸怀的人”。

临走前,郑贺明留下了5000元给叶江川的母亲,还约定下次带上老婆孩子再来探望她。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