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三部实体法或明年年初施行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对《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开展更为深入的立法调研。记者获悉,目前该条例(草案)正处一审后、二审前阶段,根据初步计划,将于今年6月、8月进行二审、三审,或于明年年初正式施行,届时将成为泉州第三部实体法。
中山路形成于1929年,全长约2495米,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福建省唯一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2010年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两侧骑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不过,近些年来,骑楼建筑出现因年久失修老化倒塌、火灾、水泥风化脱落、钢筋生锈外露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泉州中山路骑楼建筑的保护及日常维护管理,2017年10月,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
“今天的调研,是在初审基础上的再深入。”调研组相关人士说,中山路沿街两侧骑楼建筑住户有1000余户,当天的调研从部分骑楼业主、代管人、使用人处搜集了意见和建议,接下来将进一步整理和归纳,“我们将及时把关于加快办理骑楼建筑修缮、改建、翻建手续、减免费用等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市政府,加快对骑楼建筑的保护,避免骑楼建筑再次发生损毁、倒塌。”
记者了解到,泉州自拥有地方立法权后,已出台两部实体法。其中,首部实体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和第二部实体法《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已分别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正式实施。 (记者吴丽娇)
相关新闻
《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开门立法、倾听民意——
入户对话业主 共议翻建难题
泉州网3月9日讯 (记者吴丽娇)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对《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调研,采取与以往实地考察、汇报座谈、论证会不同的方式——走访入户,开门立法、倾听民意,与骑楼业主、代管人、使用人面对面交流,近距离倾听他们关于“骑楼建筑翻建”“商业业态”“绿化栽植”等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产权和翻建问题,但原因各不相同。每次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内容,调研组工作人员都一一记录要点,表示将进一步梳理,紧迫之事将先反馈给市政府。
昨日上午9时许,调研组查看了中山南路380号、382号房屋。2016年,这里因380号承租户的餐饮店起火,殃及相邻的382号电动车店,两店均倒塌。记者现场看到,该房屋用简易铁皮围起来,内部被烧毁殆尽,留下摇摇欲坠的墙体和被火烧过的痕迹。“不要站在墙边,小心墙体塌下来。”一位阿姨小心地提醒,“春天多雨,墙体被雨水浸润久了,更容易坍塌。”
中山南路7号、9号房屋已有近百年历史,这两幢房屋因年久失修已倒塌,房屋业主的九房子孙均居住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等多个国家,现委托同族人代为管理。“翻建的手续材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相关测绘部门也对房屋进行了实地勘测,还是无法办好。”代管人蒋韵通希望调研组能帮忙解决这一“难题”。
面对这些难题,调研组如何开展工作?“政府要保护好你们的权益,也要保护好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中山路。”和380号、382号住户及承租户交谈时,调研组跟他们同桌而坐,首先详细解说《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意义,并道明此次入户的目的:“今天,我们来听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有什么困惑或难题,尽管提出来。”交谈中,为了让住户理解更透彻些,调研组还举出西街老房通过置换使用权的方式进行保护的实例。之前,380号房屋因涉及众多所有权人,翻建一事迟迟未达成协议,谈完之后,家族代表之一的吴阿姨说:“这一回,我算是听清楚了,得先把产权权利弄清楚,而且我们大家庭内部要先形成翻建共识。”
中山南路426号房屋的情况不一样,该房屋属饮服公司和业主庄妈养共有,房屋结构出现部分坍塌。昨日的交谈之前,住户庄妈养想翻建,可是房屋的部分产权属于饮服公司,双方未达成翻建共识,无法翻建。交谈之后,双方都同意翻建了,更表示将考虑“产权置换”。“这种形式很好,当面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好,我给调研组点赞。”庄妈养说,更让他觉得暖心的是,调研组当即叮嘱相关部门“骑楼翻建相关手续要一次性书面告知,不要让群众多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