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让公益之树长青 探索“爱心联盟”回报实现公益循环

泉州晚报

55岁的李玉莲凭借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到几件生活用品 (凯芳 摄)

一张存折,存入的是爱心,支取的是温馨,传递的是真情。在鲤城区海滨街道水门社区的低保户、特困户的手中都有这么一本“积分手册”,每参与一次志愿活动,存折上的积分就多几分。一本本“爱心存折”储存着一笔笔温暖真情,传播着一份份邻里友爱……(记者 苏凯芳)

志愿者服务他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践行良知与善心,温暖弱者和社会。3月5日是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9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几天来,泉州各地的志愿活动再次掀起高潮。记者了解到,截至上个月,全市在“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776818人,注册志愿团队5474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7690个。面对逐渐壮大的志愿者队伍,近年来,泉州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反哺”机制,呵护志愿者的热情,让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也可以享受福利,从而推动公益慈善实现良性循环。

水门社区的爱心服务积分手册(凯芳 摄)

1 案例篇

低保户志愿服务攒积分 可兑换生活用品

今年55岁的李玉莲是鲤城区水门社区的低保户。日前,她带上自己的爱心服务积分手册,在社区“爱心超市”免费兑换到一瓶油和三包面线。多年来,独居的李玉莲一直坚持志愿服务,担任交通劝导员、文明引导员等。

三四年前,水门社区在“爱心超市”的基础上,设置“爱心助力站”,专门针对辖区内的低保户、困难职工等人员设立“爱心积分兑换制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走出门,用爱心反哺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作为低保户,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对我非常好,逢年过节都会给我送油送米。我现在还有力气,所以平时就帮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自从有了爱心积分机制,从社区领回这些柴米油盐,我拿得也比较心安。”李玉莲说。

“新市民”参与公益

来自安溪的李贵海2009年大学毕业之后来到石狮,从此在当地扎根,并一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他说:“志愿服务慢慢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让生活更加充实。”

2014年5月,石狮在福建省率先推出《石狮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启动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外地来石狮的新市民可根据积分高低,享受“入住”、“入学”、“入医”、“入保”等福利。其中的社会贡献等积分规定,让热心公益的李贵海受益匪浅。2016年,通过积分,李贵海获得了12万元的住房补贴。他说,作为一个来石狮的外地人,在此成家立业是他的奋斗目标。新政策让他有了更大的获得感,同时也有了为这座城市不断奉献自己的动力。

对志愿者开展公益性的技能培训,能够满足志愿者的成长需求。(陈明华 摄)

公益组织携手医院 让志愿者享受医疗救助

“参加公益活动,只想为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没想到今天还收获社会的回报,心里热乎乎的。”去年10月份,来自安溪县茜茜公益协会的志愿者林亚东、修冬玲获得了明仁医院爱心医疗救助基金补助。这样的“福利”,是他们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换”来的。据悉,除了住院补助外,星级志愿者还可获健康体检补助等其他四项“福利”。

明仁医院爱心医疗救助基金是安溪县茜茜公益协会党支部和明仁医院党支部党建合作项目。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9月24日,依照合作协议,志愿者可按星级比例享受住院补助。以林亚东为例,他参加志愿服务工时达225.5小时,属一星级志愿者。他又是安溪县茜茜公益协会副秘书长,属协会骨干人员,按五星级志愿者标准补助。他此次住院费用共3000多元,自费部分500元左右,爱心医疗救助基金补助了200多元,个人只需再掏200多元。

据了解,该基金仅成立近一个多月,就有7名志愿者受益,受益金额近2000元。“虽然金额不是很多,但志愿者们很受激励,我觉得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安溪县茜茜公益协会负责人陈艺德表示,这些补助的资金都由明仁医院承担。

2 观点篇

服务本不求回报 “兑换”是一种认可

多种形式的志愿“反哺”机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说实话,优惠多少是小事,对我们来说,刷积分兑换服务,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肯定和激励。”丰泽社区居民王大姐兴奋地说,“这样也会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与水门社区相似,丰泽社区也在开展“公益储蓄银行”。这种根据志愿服务时间记录和存取,以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的方式,激励了众多居民志愿提供社会服务。

“做了这么多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本不求什么回报。新市民积分的多项服务,更多的是对我们服务的认可。”李贵海表达了同王大姐一样的想法。近年来,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十几位朋友也先后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商家为志愿者送福利 同样有获得感

在惠安,爱心公益团队惠安爱心社为了能够创建一种更好的鼓励机制,带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便和一些当地的爱心商家合作,志愿者只要凭爱心社会员证便能享受这些商家的优惠。不过,要获得这本爱心社会员证并不容易,不单志愿服务要达到一定的次数,而且还要通过考核。

“反哺志愿者活动就是要带动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商户虽然没办法亲力亲为地参与志愿活动,但在提供给广大志愿者相关优惠优质服务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满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惠安开冷饮店的陈先生表示。

服务兑换举措 促进志愿服务良性循环

当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也推出了“时间银行”,志愿者在医院的志愿服务,都将以小时为单位,存入“时间银行”内。当志愿者需要时,便可支取等时的“被服务时间”,或是兑换院内的就诊福利。该院肿瘤内科主任许天文说,服务兑换的举措,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医院的医疗工作中来,促进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目前,福医二院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有1164人,以大学生居多,现在基本每天都有志愿者在医院服务。石狮新市民积分施行以来,已经有10万多人在新市民积分系统中建档,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队伍也不断壮大。

对此,泉州市最美志愿者、东南早报公益负责人刘波也提醒道:“公益‘反哺’志愿者,能让志愿者感受社会的尊重和温暖,从而用更高的热情服务社会。当然,在探索志愿者回馈方式时,要注意活动要适度,力度要适度,不能成为变相的等价变换,否则就违背了志愿精神。”

石狮推行的新市民积分制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队伍中 (石狮市人社局供图)

3 不足篇

激励机制知晓度有限

在探索公益慈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石狮市委文明办志愿服务的负责人王东育介绍说,自2014年起,石狮全市开始对礼遇志愿者方面进行探索,到目前机制已经相对成熟,但还是存在一些障碍和难题。他表示,嘉许机制虽然已建立,但知晓度还有待提高。例如对新市民购房补贴12万元这样的嘉许,虽然加大了宣传,但还是有不少人并不知晓。志愿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了需要购房的时候才知晓为时已晚。因此,还需要对志愿服务嘉许机制进行宣传,将其融入市民生活。

“目前志愿服务精神和意识还未在全社会广泛普及,所以需要有各种激励机制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刘波表示,志愿兑换其实是一种激励机制。多数志愿者不会追求物质上的回报,但应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树立典型,弘扬志愿精神。据了解,去年年底,福建省37名志愿者被认定为首批五星级志愿者,其中有5人来自泉州市。

积分认定还不够规范

水门社区工作人员小林告诉记者,“爱心超市”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难题。首先,参与度不是很高,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人数相对固定。其次,因为考虑到参与志愿服务的对象为低保户,因此在积分认定标准上免不了会有倾向性。标准不一致,难免会挫伤其他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新市民积分过程中,对于志愿服务的时间认定存在的争议较大。”王东育说,例如志愿服务内容各有不同,难易度也不同,如何确定每一次志愿服务的时间,又该如何计时,而注册系统前的志愿服务时间又要怎么计算。为了确保新市民积分的公平性,积分监管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何认定积分的真伪,由谁来统计志愿服务时间等,这一系列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志愿服务在泉州蔚然成风 (石狮市委文明办供图)

4 建议篇

拓展“自我提升”服务 创新兑换机制

当前,泉州一些公益“反哺”的内容仍相对有限,许多还是以实物的形式激励。对此,有专家建议,针对一些自身条件有限的志愿者,如学历较低者或贫困家庭、无业人员等,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自我提升公益服务,让他们不断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如广东佛山市为志愿者在家门口开办“创业学堂”和“社区学院”,志愿者可凭借服务工时兑换上课课时,参加各种免费的创业培训。武汉百步亭社区对于优秀志愿者实行成长激励,每年组织他们参加10次培训,优秀骨干志愿者还将纳入社区后备干部人选。有鉴于此,建议泉州各地的村、社区多面向志愿者开展公益性的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满足志愿者的成长需求。

在一些社区开展的活动中,积分都属按照个人来统计。有市民因此建议,志愿者可以把积分转赠给需要的人,实现公益延伸。同时,也可以把“爱心兑换”的内容配备得更丰富一些,比如推广“爱心时间银行”、“服务互转”等形式,提供文化教育、法律维护、交通旅游、医疗卫生等服务。

探索“爱心联盟”回报 实现公益循环

近年来,一些社区根据自身商圈特点,激活商家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推动商家联合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王东育表示,这些服务对象多数限于普通市民,而他们现在正在挖掘更多的社会资源,将志愿服务的对象延伸到志愿者,比如与辖区内的部分商家联系,组建“爱心联盟”组织,长期开展“爱心联盟”优惠活动,把志愿者的道德储蓄变成具体的社会回报。

志愿者也是普通人,生活中遇到困难也需要帮助。真情在线志愿者吴昌裕表示,这个时候,志愿者也可以向本村、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申请帮助,以便及时获得相关志愿服务。同时建议定期开展“志愿互助”活动,组织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队为广大志愿者提供服务,如家电免费维修、医疗检查、理发、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让志愿者感受助人自助的快乐,从而激发更多的志愿热情。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模式下,爱心将走得更远、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