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积善之家有余庆 诗礼传世续忠厚

泉州晚报[责任编辑:林春婷]

蔡氏古民居航拍图(许锦泽 摄)

核心提示

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作为传统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代表,因其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装饰精美,内涵丰富,被誉为“闽南建筑文化大观园”。

除了建筑领域举世瞩目的价值,古民居的大厝门楣、门扉、厅堂、窗格等处随处可见的匾联题刻,不仅铭刻着建造者修身齐家的思想理念,承载着其对子孙后人的殷殷期望,更集纳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蔡氏古民居至今遗存的60余条家规家训,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对我们修身正己、教育后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岁月无痕,砖石有声,本期我们一起走进蔡氏古民居,聆听这组凝固百年的史诗级乐章。

□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庄志阳 文/图(除署名外)

历时56年 造就“闽南建筑大观园”

蔡长进是蔡启昌的第六代孙,从小便出生在古民居里。前几年,他的孙女、孙子也陆续在古民居出生。春日多雨天,他的孙子、孙女可以在其中一座座接续相连的古大厝间嬉戏打闹,玩得不亦乐乎,丝毫不受雨水影响。

这座陪伴了蔡氏几代人的建筑群,最早兴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全部完工,前后历时50多年,建成汉式大厝、祠宇、当铺、书房、梳妆楼等23座宅第。现存大厝22座,大小房间近400间,东西通长21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

古民居不仅恢弘壮阔,还十分精美绝妙。在建筑、设计、装饰等方面,建筑群体现出中外技艺、文化的深度交融,既有防火通道、防火水缸、木框架防震结构、百叶窗等各种现代设计,科学实用;还有各种精湛的雕刻,包括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及一种专家至今还未考证出来的特殊雕刻在内的5种雕刻形式,遍布古民居的各个角落,各有精妙,一幅一景,令人叹为观止。

状元吴鲁题字

出身贫寒 吃苦耐劳奋发图强

古民居的建造者,蔡启昌、蔡资深父子,19世纪中期,前往菲律宾谋生,先以香烛业起家,后发展到百货、木材、家具、大米、房地产等多种行业经营,逐渐成为菲律宾屈指可数的富商巨贾。致富后蔡氏父子回到故里广购荒地,组织族人开垦,得大片良田果园,并兴建大厝、祠堂……

清朝中期,蔡启昌与其他几个堂兄弟从晋江迁居官桥,在一块无名的地块落脚,白天垦荒,夜里就在旁边搭茅草将就一晚。将就的茅草寮屋,即闽南语谐音的“漳州寮”,可见生活之窘迫。为了谋生,后来蔡启昌不惜远渡重洋到菲律宾。

蔡资深作为老大,他既要帮忙做农活,又要照顾三个弟弟,非常辛苦,好在他很能吃苦耐劳。

十三岁那年,由于与南洋的父亲失去联系,生活困顿,蔡资深一人挑起了维持家计的重担。为了弥补家中粮食不足,他常到隔壁的洪邦村,翻找别人已经收成的地瓜田,看看有没有农户丢弃不要的小地瓜。寒冬腊月,缺食少衣的他常常挨饿受冻,但为了家人有饭吃,他仍刻苦坚持。洪邦村的农户蔡光佑怜悯蔡资深,常常给他饭吃,时不时还会送一些地瓜给他。

有关劝学的家训

知恩图报 扶危济困美名远播

得人恩果千年记。蔡光佑对蔡资深的帮助,时隔30多年,“换”来了一座大厝。蔡资深发达后,汇了一笔巨款给蔡光佑,让他建一座像自家一样的汉式古大厝。

而曾受人恩惠的蔡资深,深知对穷苦人来说,一碗饭意味着什么。他从小便懂得扶危济困,官桥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美谈。

14岁那年,蔡资深到市场买菜,见一个孩子坐在猪肉摊前哭泣。孩子叫王实岚,出门给刚生完孩子的母亲买猪肝补身体,不小心把钱弄丢了。蔡资深出钱为其购买了猪肝,事后王实岚的父亲几经查找,想把钱还给蔡资深,蔡家执意不收。后来蔡资深建大厝,王家父子为报恩,雇人夜里悄悄挑了沙放在工地上,这便是民间传说的“猪肝换沙”。

建大厝时,一位干活非常卖力的年轻人,一到发薪金却不收。原来,这个年轻人叫憨赤,是仙枝村人,靠割山草到市集卖钱养活家中老母亲。一年冬天,他因饥寒交迫冻昏在山上,刚好蔡资深经过,不顾天寒,脱下身上的棉袄给他穿上,并将其背回家。憨赤母子十分感动,借机报恩。蔡资深得知原委,不仅取来白银让憨赤回家供养母亲,还以高薪聘其担任大厝总监工。

热心公益 义兴善举遍布国内外

致富后,蔡氏父子广做善事,义举涉及诸多方面,诸如城垣修复、路桥建设、办学兴教和调解社会纠纷、施药赈灾等。

曾在南安市官桥镇当了30多年文化馆馆长的张克印介绍,《南安县志》记载:“蔡启昌,量宏好善,捐修文庙,靠棚,筑造寺院,桥略,恤孤怜贫,施茶舍药,倡设拯婴堂,靡不踊跃乐输……”“子资深,善承接父志,捐修文庙、贡院、城垣、炮台,数以千万计……其余如修锦溪、大小潘山等处义冢,亦捐千余金。比年,鼠疫盛行,死亡枕藉,施棺木,设医局,舍药材……一切义举,莫不捐资赞成。”

光绪三十年(1904年),晋江、南安、安溪三县遭遇水灾,蔡资深率先捐资万余金,后又捐数万金赈济灾民,因功绩卓著,朝廷诰封“资政大夫”。

蔡氏父子不仅在家乡广施善行,在菲律宾也积极投身慈善。1891年,他推动并策划参与菲律宾华人医疗诊所的创办,为菲律宾华人贫困阶层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不久,医疗诊所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建成中华崇仁医院,免费医疗服务的对象扩大到菲律宾公民。

蔡启昌父子不仅身体力行做慈善,还以“为善最乐”的道理教育后代。在德典别馆上厅堂隔扇书:“守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尊司马公家训,积德当先。”彩楼厝柱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蔡氏宗祠大门对联“祖德留贻全在忠君惠众,孙枝踵起犹所乐善好施”,类似的训诲在古民居大厝中随处都可见。

为族中女子专设“读书处”

崇文重教 女子也有读书处

尽管出身贫寒的蔡氏父子没机会接受教育,但他们对子孙后辈教育却极为重视,用心营造“诗礼传家”的文化氛围。“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纷;精则至意得,纯则成功多”等类似家训多处题于古民居内。

蔡资深还为族中弟子修建了潜心向学的“醉经堂”,并请来泉州有名望的私塾先生任教。醉经堂门扉“醉写唐诗留淡墨,经心建焙品名茶”,还有东护厝的门匾“还读我书”,德梯厝后轩门扇上的“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等,无不体现蔡氏父子崇文重教的教育理念。

此外,在德棣厝东北角,有一处二层阁楼,是蔡资深为族中女子专设的“读书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时代,蔡资深此举非同凡响。

“忠孝廉节”砖雕(陈起拓 摄)

忠孝廉节 尤重兄弟子侄和睦

蔡氏父子十分推崇尊老敬老、兄友弟恭等传统美德,建筑群中多处出现“不嫌迂阔不嫌烦,总要逢人化一番;多少古人忠孝事,且将因果当闲谈”“人间好事惟忠孝,臣报君恩子报亲”等家训。

家和万事兴,蔡资深尚和崇礼,他与三个兄弟是这样相处的,对儿孙更是如此教育。彩楼厝的大厅隔扇、蔡浅厝下厅西隔扇、孝友第门廊两侧等处都有家训“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据说,这条家训源于有一年蔡资深从菲律宾回来巡视大厝的建造情况时,看见两个孙子为争一个皮球而吵架起来,而两个儿媳妇不问情况互相指责对方孩子。目睹这一幕,蔡资深感到忧虑,觉得纵有金银万两,儿孙不和睦,家运定衰败。于是他让人刻下这幅家训。这家训在宅第中多处出现,足见蔡资深对兄弟子侄和睦相处寄予厚望。

“实事求是”“明镜止水以持心,泰山乔岳明立身”“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人事尽从忙里错,寸心顺向静中求”……蔡资深乐善好施,广交天下朋友,与许多泉州名流大家交好,这些名流纷纷为古大厝挥毫泼墨,写就一道道名言警句,或书于厅堂隔扇上,或镌于门匾门额上,甚至在立面墙砖柱、仪门等处。这些家训格言,虽历经百年岁月,依然能深深启发读览之人。

一片寺

传承不辍 滋养后世人才辈出

蔡资深父子着力营造的为善最乐、诗礼传家的家风文化,熏陶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蔡氏后人。蔡氏后人如今散居在北京、上海、香港、深圳、菲律宾、英国等世界各地,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学界、商界、政界和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

蔡氏家风的传承和影响在蔡氏后人身上清晰可见,此文仅举蔡丕杰、蔡望怀父子为例证。

蔡丕杰,蔡启昌第三子。1986年,厦门大学表彰教龄在50年以上的10位教授,蔡丕杰是其中之一。1913年,蔡丕杰在启昌厝出生,之后随父母远渡菲律宾,后回国。蔡丕杰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学术声誉,《厦门大学人物传略》评价蔡丕杰一生“弟子遍四海,桃李满天下”。

蔡丕杰对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爱,在他看来,教育并非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具有更高的责任和使命的爱。他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还应有另一层含义:一日为人之师,当终生爱之如对儿女一样。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是他常常用来教育子女的话。彼时,厦门大学为避免蔡丕杰往返鼓浪屿,舟车劳顿,多次提出在校区分房给他,但他不愿增加学校负担,每次都予以婉拒。直至去世,他一直都住鼓浪屿内祖辈留存的红砖老房,并以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两句话表明自己的心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蔡丕杰长子蔡望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曾任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厦门市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耳闻目染父亲的言传身教,蔡望怀继承父亲蔡丕杰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任职期间,主持厦门厦禾路旧城改造和体育中心建设,创办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和厦门市爱乐乐团等,对厦门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尽管身居高位,但蔡望怀谨记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在市政府任职期间,忙于工作的蔡望怀中午从不回家,常以泡面当午餐,一度被人称为“泡面市长”。作为曾经分管厦门城建工作的市领导,蔡望怀以“服务群众、唯恐不周,廉洁自律、唯恐不严”勉励并从严要求自己和下属。他带头做出了表率,从未购置任何房产,在退休前后热心参与许多社会工作,他始终坚持只作奉献,不求回报,从未领取任何酬劳或补贴,是一个完全彻底的义工。

官桥牛肉羹配上润饼

官桥味道 与牛驴鲜美邂逅

一边欣赏宏大精美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一边接受蔡氏家风家训的熏陶,半天下来,心灵上您可能已觉得十分饱足,不过,胃可能要开始觉得“空虚”了。此时,官桥众多的特色小吃,会让您的味蕾觉得不虚此行。

首先要推荐的是牛肉。历史上,因为农业发达,官桥牛多,加上交通便利,因此,从清乾隆元年(1736年)开始,这里便设有“牛墟”。每逢农历尾数三、六、九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卖人,便会赶到官桥,参加一场活牛交易盛会,鼎盛时日交易量上千头。因此,官桥的牛肉小吃远近闻名。特别推荐牛肉羹,“牛”味十足,汤水清甜,肉质鲜嫩。

除了牛肉,官桥还有一味别处没有的美味——驴肉。驴肉进入官桥有20多年的历史,驴肉味道鲜美,肉质细腻,经与闽菜不断融合,改良、发展出许多独特的美食。目前官桥大多数饭店、酒店都有经营驴肉系列菜,当然,如果想更接近地气,还可以到菜市场专门做驴肉的熟食摊点打包卤好的驴肉回家。

地瓜粉团是许多泉州人的至爱,官桥的地瓜粉团创造性加入了驴肉、牛肉,风味十分独特。

饱尝美食后,不妨到深山访名寺。在镇区西北部的五峰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一片寺。一片寺始建于公元618年,寺庙上有一片巨石覆盖,下则由左右两块天然岩石支撑,石洞面积近600平方米,可容千人。历代许多名士贤达都曾慕名而至,咏赋怀贤,留下了不少名篇绝句。除了巨石当庙,寺旁的宋代“婆罗门塔”,膳房四个槽的水井,寺院右侧巨石背上奇特的石人像,几百年树龄的胭脂树……无不令人叫绝。

此外,官桥还有五塔岩寺、石室岩、瑞迹寺、天竺寺、冷水亭寺等丰富的宗教人文景观资源,如果时间来得及,不妨一一造访。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