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探索发展新路:“庄园经济”渐次花开

福建日报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茶产业该如何转型?众多安溪铁观音茶企顺应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现代庄园,主动将茶业生产销售与旅游、休闲、娱乐等进行融合,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

安溪铁观音:“庄园经济”渐次花开

福建日报2月5日讯(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吴清远 范水生 刘颖娴 文/图)

茶企新选择

眼下是一年最冷的时节,然而,在地处闽南的安溪县,寒冷并未阻挡游人走入深山体验茶庄园的热情。

一有空,中闽魏氏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魏贵林就会从泉州市区溜出来,到自己位于安溪的茶庄园转转。这座面积上万亩的茶庄园,位于海拔900多米的安溪县龙涓乡长新峰,凝结了魏贵林多年的心血。

绿线、水面、园貌、慢道、天际线……人之所至,处处风景。燕尾脊、白墙、红瓦、红砖和石材等闽南传统材料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浓浓的乡愁风情扑面而来。

魏贵林是安溪县较早提出茶庄园概念的茶企经营者。一次到访欧洲,他被葡萄酒庄园的文化氛围吸引住,他意识到,与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来经营。

“当时我就判断,它是一种趋势。”2009年开始,魏贵林在中闽魏氏原有的茶叶基地基础上,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茶庄园,营造集种植生产、新品研发、铁观音采植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茶文化传播体验。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一批像中闽魏氏这样的龙头茶叶企业开始行动起来,陆续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升级。

所谓茶庄园,就是在一定的原产地区域内,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按照国家有机或绿色茶叶标准建立起来的产品可以追溯的茶园和加工厂。茶庄园里的茶叶,有严格的种植标准、加工标准;鲜叶流向和干茶流向很清楚,可以追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措施,使之品质长期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时间培育,安溪县已初步建成中闽魏氏、华祥苑、八马、绿色黄金、三和等1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茶庄园,截至2016年面积1000亩以上的茶庄园有32家。庄园化管控茶园28万亩,占该县茶园面积的47%。

阶段式推进

据了解,安溪茶庄园经济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茶产业发展,许多茶业企业开始自建茶叶基地,这是孕育期;2004年,华祥苑在龙涓珠塔山脉建设茶叶庄园,中闽魏氏在龙涓乡长新峰建茶庄园,开启安溪县茶庄园第二阶段,即萌芽期;2009年,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茶企学习欧洲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2010年6月,“安溪铁观音欧洲学习考察团”赴欧洲葡萄酒庄园学习,其后开始大力推进茶庄园建设,龙头企业兴建茶叶庄园,一些大企业铁观音茶庄园建设初具规模,这是起步期。

“安溪茶庄园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阶段式推进的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与整个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长期关注安溪茶产业发展的福建农林大学休闲农业研究所所长范水生对记者说。

范水生认为,安溪的休闲茶庄园有别于传统茶园,主要体现在,休闲茶庄园不仅仅作为茶叶种植基地,实现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的功能,而是融合旅游业,实现三产融合,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满足游客在茶园进行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文化科教等的需要,有力地推动茶产业链延伸发展。

由于契合了行业发展规律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这一庄园经济模式很快在安溪风靡起来。制茶亲身体验、可口诱人的农家菜、人气十足的篝火晚会……在安溪,富有乐趣的茶庄园体验,俨然成为闽南一带市民周末、小长假出行的好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茶庄园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华祥苑茶庄园将茶道与儒家文化结合;高建发茶业恢复复古茶包装;德峰茶庄园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形式提高茶农生计;八马铁观音庄园借助博览园文化载体形式,展示百年八马品牌文化历史轨迹。

茶庄园功能不断丰富与完善。在满足茶叶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各个茶庄园纷纷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上不断进行开发和提升。华祥苑茶庄园、中闽魏氏茶庄园等,已具备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并开发了特色旅游路线,推动茶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政策推力

事实上,在安溪茶产业庄园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始终扮演着推手的角色。

2009年,受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启发,安溪县政府立即牵头,组织一批龙头茶企考察团远赴欧洲葡萄酒庄园学习生产经营模式,致力于打造安溪休闲茶庄园。

2014年6月,在茶庄园建设达到一定发展规模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推动安溪休闲茶庄园的建设,安溪县政府制定了《安溪县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工作方案》,每年为安溪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提供50万元的专项资金,休闲茶庄园则作为休闲农业的重头戏给予重点扶持。为了鼓励企业加大建设,安溪县规定,凡被评为县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庄园,都给予10万元的奖励。

当然,安溪发展茶庄园经济,自身也面临一些瓶颈和局限。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不足。“从趋势看,安溪茶庄园的发展模式,其实是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这一模式下,人才至关重要。而安溪作为山区县,吸引人才存在先天不足。”范水生认为。

破解人才吸引难,安溪与高校开展合作。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正式入驻安溪县。依托该学校,安溪县开始着力以茶产业为基础,培养与茶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为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近两年来,在安溪休闲茶庄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全面介入,重点茶叶企业纷纷借鉴该学院茶产业专家的智慧,提升休闲茶庄园规划,合作培养茶庄园型管理人才。

“庄园与茶园,虽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在安溪茶庄园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下,安溪铁观音从第一产业进入一、二、三产业并蓄的整体发展阶段,推动着整个安溪茶产业转型升级。”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

路向何方

范水生认为,近年来,多年雄踞全国茶产业产值第一的安溪铁观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因为过度垦殖,茶叶质量下降。安溪当地划出生态红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不得超过60万亩。第二,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绿茶等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日益蚕食着铁观音的既有市场。因为手作程度高,生产1斤铁观音的人工成本大概是40元钱,比许多竞争者高,铁观音茶产业迫切需要多维度、多功能的深度开发和转型升级。第三,日本、印度、肯尼亚、新加坡等亚非国家中最早开始建设茶庄园的国家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泰国、韩国、印尼等后来者也成绩不俗,而国内,广东、江苏、湖南、云南等产茶大省在发展茶庄园经济方面也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安溪铁观音不能错失发展良机。

在范水生的指导下,福建农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生龚有坤于2016年就安溪铁观音茶庄园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一番调研。

调研认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进一步发展茶庄园经济有利因素突出,三产融合优势明显、茶文化底蕴深厚(已有上千年历史)、茶企品牌实力强劲、区位优势明显。近3年内,能够争取安溪县实现动车通车,游客辐射半径将变大。此外,大部分资源较好的茶庄园都分布在安溪的高山,路面狭窄,多盘山公路,而联动扶持已进入政府层面的视野。

范水生所引领的课题组建议,未来,应创建安溪茶庄园发展服务平台信息库,提升茶庄园规划水平。在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方面,积极使用新策略,比如深度开发周边客源市场,深入挖掘国际市场潜力,丰富茶文化休闲体验产品,挖掘茶叶旅游购物产品,与休闲旅游竞争者联手拓展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等等。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