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食品、建材之外,如今又增加了成品油,优势制造基地泉州为世界人民的“衣食住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产品。
自2014年7月9日中化泉州石化正式建成投产以来,泉州对外能源贸易实现稳步增长。2017年,我市进口原油、煤炭、液化石油气以及出口成品油等能源类产品已达3029万吨、货值110.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1%、40.04%。我市对外能源贸易首次突破3000万吨,创历史新高。
泉州口岸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对外能源贸易口岸,作为进口大宗商品集散地的地位更加凸显,有力地促进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
泉州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口成品油进行鉴定
对外贸易市场拓宽
搭乘“一带一路”东风,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不断升温。
从市场方面看,源源不断的成品油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进入泉州,加工完成后再以同一条路返回。这一来一去,使得“一带一路”占据泉州对外能源贸易的九成市场。据泉州检验检疫局介绍,2017年我市对外能源贸易国新增巴西、尼日利亚、日本、英国4个国家,目前已涉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科威特等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让“一带一路”市场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约占全市对外能源贸易总量的92.06%,成为泉州对外贸易的新亮点。
进出口货物种类方面,2017年泉州口岸进口能源略增,主要以原油、煤炭、液化石油气等能源为主,共进口2602.36万吨,同比增长2.08%。其中,进口原油重量2037.43万吨,同比减少2.78%;进口煤炭重量507.67万吨,同比增长22.26%;进口液化石油气共57.26万吨,同比增长48.73%。成品油出口成绩突出。泉州石油炼化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将进口原油加工成品油再出口,实现“优进优出”。2017年共出口成品油472.00万吨,同比增长20.33%,约占全国出口成品油总量的8.19%。
石化集群效应渐显
在全市外贸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市对外能源贸易却实现了大幅增长。泉州检验检疫相关工作人员分析,泉州口岸对外能源贸易不断增长、屡创新高有三大因素:
一是泉州石化集群效果不断加强。泉州是国家规划的九大炼油基地之一,现有2家石油炼化企业年产能达2600万吨。
二是码头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泉州口岸在用进出口大宗能源类商品码头泊位超过10个,其中包括2个30万吨原油泊位、3个10万吨泊位和8个10万吨以下的万吨泊位,满足“大进大出”国际市场的要求。
三是国内外对能源的需求较为旺盛。2017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促进大宗能源类商品的进口量增加。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也刺激了成品油的出口。
为适应能源“大进大出”国际市场的需求,市口岸办协同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查验部门,积极指导5个1万-30万吨码头通过省级对外开放验收。同时,相关部门完善进出口能源产品检验监管措施,加强质量控制,提供“即时查验,即停即验”的优质服务。(记者刘倩 通讯员姚泰春 黄忠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