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泉州2017年“成绩单”和2018年展望

泉州晚报

又到一年盛会时。昨日,代省长唐登杰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展现福建过去五年的奋斗硕果,绘就了新时代“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路线图。这份报告中,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落地,到晋江成功申办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再到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泉州强大的活力、潜力、竞争力一览无遗,成为福建发展“成绩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肩负“领头羊、先行者”使命的泉州,将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在福建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

1月2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福建会堂隆重开幕。

回眸2017

“国字号”创新平台落地开花

首创31项新举措 6项全省推广

摘要:重大改革试验加快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特色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

解读:自2016年6月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泉州市围绕示范区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团队引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七大改革任务,不断完善“1+X”政策体系,推出31项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其中6项在全省推广。“国字号”创新平台、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万人发明专利、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省级众创空间等五项指标提前完成示范区2020年目标任务。

台商在泉投资额达38.6亿美元

摘要: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向金门供水工程海底管道施工全部完成。

解读:随着去年11月金门供水工程完成海底管道铺设,两岸共饮一江水将指日可待。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泉州与台湾融合发展正在全面推进。截至去年12月,泉州市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1608家,投资总额38.6亿美元,合同台资26.6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8.5亿美元。

此外,泉州市还鼓励创建泉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重点支持晋江洪山文创园、晋江“三创”园、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等初具规模、条件较成熟的各类园区创建“泉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

集聚逾2200名海内外高层次研发人才

摘要:创新支撑作用持续提升……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等相继落地,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600个。

解读:在泉州经济转型处于“博弈过程、胶着状态”的关键时期,人才“港湾计划”和“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应运而生,为泉州“智造名城”发展注入新动力。平台引才聚智迈开步伐,过去一年,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聚才效应初显,目前已累计集聚了22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研发人才。

获批设立省级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项目落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解读:作为制造业大市,泉州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遗余力,组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力促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坚持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9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98家。同时,整合晋江集成电路、南安半导体、安溪湖头光电等3个园区,获批设立省级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

成功申办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晋江成功申办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解读:2017年10月15日,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花落晋江,一届“赛事活动最精彩、参与度最广泛、影响力最深远”的体育盛会令人期待。

去年以来,泉州市持续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方面,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为契机,高标准实施16个申遗遗产点文物本体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完成国际专家现场考评阶段性任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市少儿图书馆正式开放。体育方面,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升级为UCI2.2,第十三届全运会泉州收获8枚金牌,金牌和奖牌数均居全省首位。

荣膺“国家森林城市”

摘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5个县(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6个设区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创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解读:泉州之美,美在生态。去年以来,泉州市加快从国家生态市迈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入推进晋江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永春空间规划编制等省级试点;完成林权收储、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等8项改革任务。泉州开发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绿色开发区”,德化县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去年,泉州还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十几年位居全省首位,并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展望2018

“三大板块”助力转型攻坚

打造“1234”现代产业体系

摘要:电子信息突出“增芯强屏”,大力突破芯片设计、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加快建设新型显示、高端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石油化工重点依托“两基地一专区”,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延伸中下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宁德时代、福州京东方、厦门联芯、泉州晋华、莆田华佳彩、漳州核电等一批重大产业和项目……

解读:今年,泉州市将从项目支撑、技术支撑、人才支撑入手,推进建设“1234”现代产业体系。“1234”现代产业体系即力争2020年GDP近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元,基本形成传统、重化、高新三足鼎立,实现服务业占比超40%。

泉州将紧扣“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对传统、重化、高新产业“三大板块”进行结构性优化。其中,传统优势产业将突出以智能化改造、供应链整合、新材料应用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展领先优势。重化产业将进一步发挥联合石化、中化“两桶油”带动效应,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延伸石化深加工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将培育以晋华项目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加强安溪湖头光电、三安光电、飞通、“芯谷”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首批64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落地古城

摘要:进一步打响福建文化品牌、延续福建文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精心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推动海丝与陆丝对接,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解读:去年3月,泉州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之一,古城6.41平方公里区域是重点区域。今年,古城将立足于实现古城保护3.0版本,进行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首批64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全部落地古城。同时,全力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挥16个申遗遗产点带动作用,健全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

推广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1000台(套)以上

摘要:以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解读:今年,泉州市将以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契机,深化智能制造示范创建工程,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建设数字化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15个以上,推广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1000台(套)以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0家以上。

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通过完善育才引才聚才政策体系,加强人才社区、双语学校、国际医疗等高端配套,泉州市将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努力建设人才的梦想港湾、事业港湾、生活港湾。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摘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解读:古城新城齐头并进,城市颜值更加靓丽。今年,泉州市将在城市建设上加速提档,全面推开环湾区域片区更新、景观塑造、修复修补;在民生领域攻坚补短,深入推进“四心”工程,滚动实施“XIN”行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新城建设将采取组团式开发、体系化推进、标准化配套、统筹化布局的方式,加快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等项目进度,完善环湾交通体系,同时用绿道串起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资源,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行“多规合一”,以城市设计为抓手,推进环湾各组团在项目规划、功能、标准、时序等方面的相互衔接,形成同城化发展合力。管理精细化方面,将从背街小巷修补等市民感受最直接的环节抓起,强化城市管理保障,倡导共建共管共享。

市区内沟河开启立法保护新时代

摘要:加快消除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解读:内沟河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着泉州的历史,见证着古城的变迁。今年,泉州市将认真实施《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以八卦沟、笋浯溪、百源川池为重点,分期推进水环境整治,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地标线。同时,通过见缝插绿、拆改腾退,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袖珍绿地。

更广范围,泉州市将继续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以流域治理为龙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治理,打造各具特色、清新自然、富有野趣的流域环境生态样板。同时,深化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攻坚,抓好水、垃圾、危废处理设施以及环境监测能力4方面136个项目。

金门供水工程计划5月试通水

摘要:增强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承载功能……完成大陆向金门供水工程建设……

解读:近日,金门供水工程进行两岸通水洗管试水,金门对来水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导电度符合要求并与晋江龙湖供水值吻合,这意味着金门供水全线贯通。下一步将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一系列工程验收工作,计划于今年5月份试通水。

深化两岸合作,泉州脚步从未停歇。今年,泉州市将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多做文化认同、民心相通的工作,发挥台商投资区等载体作用,深化泉台集成电路、精密机械、医疗健康等产业对接,大力吸引台湾人才来泉就业创业。(记者 谢曦 许雅玲 实习生 吴咏菁)

[责任编辑:黄如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