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6000多册 电子书10万册 高清电影3000多部
南安首个村级公益图书馆落户水头邦吟村
孩子们在邦吟图书馆认真阅读。
海丝商报1月26日讯(记者 蔡静琦 文/图)在南安水头镇邦吟村凤山新村的别墅群里掩映着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自去年11月28日试开放以来,已吸引了许多附近的孩子前来阅读。
这个图书馆由邦吟村郑金变发起,由乡贤捐资兴建,是南安首个村级公益图书馆。目前,拥有藏书近6000册,电子图书10万余册,高清电影3000多部,闽台戏剧2000集,经典音乐和朗读音频上万曲(段)。
他亲力亲为布置图书馆 发动小志愿者前来帮忙
作为南安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邦吟村统一规划建设了数十栋小别墅,而这其中有一栋便是郑金变的家。
去年元旦,看到老家房子装修好了,郑金变便把放在厦门闲置的上千册旧书搬回了老家,还萌生了创建小型公益图书室的想法。“我就是希望,老家邦吟村的生活不断富足的同时,精神和文化也能跟着富起来。”郑金变说。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村两委还建议他,“既然要办,就弄一个大一点的”。
2017年5月,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场地被确认下来,位于凤山新村1号二楼村委会。
为了让孩子早点用上图书馆,郑金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着手图书馆布置,定制书柜、购置桌椅、整理书籍……
9月中旬,15个宽4米的实木书柜正式交付使用。书柜有了,书本就可以摆上了。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筹备之初,社会各界捐了很多书,但这些旧书,没经过消毒,卫生问题令人头疼;还有很多书籍没有连续成集,不方便读者阅读。”郑金变便决定不再接受捐赠的旧书,全部网络购置新书,一整套一整套地买,连《中华传世藏书》30本,都一次性购齐;对于捐赠的部分旧书,他统一放到一个书柜中。
书有了,要上架,就得先编号。6000册图书,分类归档是件特别烦琐、辛苦的事。为了快速上架,郑金变发动了30多名小志愿者来帮忙。这些小志愿者都是郑金变从邦岑小学挑选出来的尖子生。
“小志愿者很积极,有的盖图书章,有的编号,有的上架。很快,所有的书被分为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15类。”郑金变说,筹建图书馆是他自愿的,而且是公益的,乡贤们也很支持,资金很快就全部到位,但筹建需要人员来落实,自己平常工作忙,只能利用周末时间,一点点完善,而小志愿者就是他最好的帮手。
郑金变说,选取这些小志愿者帮忙上架,就是想让他们懂得如何编订管理一本图书,这样使用起来才不会乱。而且,通过他们可以引导更多的孩子自觉阅读管理图书。
图书馆每周六周日开放 有孩子已阅读10多本书
近日,记者来到了邦吟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金字黑底的牌匾,“图书馆”三个字写得苍劲有力。
走进馆内,两对对联朗朗上口,字迹劲秀。对联一:邦国兴民美誉达,吟经诵典书香溢。对联二:攀越书山勤为径,鳞游学海恳作舟。
据悉,这两对对联由郑金变创作,书法则为邦吟村90多岁老人郑招针一个字一个字精心雕撰,很好地烘托了图书馆的书香氛围。
对于第一个对联,郑金变讲解道,“邦”“吟”系取老家现在村名,感谢家乡父老乡亲的养育、教诲之恩;第二个对联,首字“攀”“鳞”二字,系与邦吟村的古村名“攀鳞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化后人勿忘郑氏先人在邦吟村开拓、打拼的历史,并劝喻现在的学生努力读书。
在郑金变看来,新农村的业余生活不应该是通过打牌来消遣,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看看电影,阅读书籍,分享体会。这样类似沙龙的文化分享过程,将是“美丽乡村”中最为美丽的画面。
目前,邦吟村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暂设在每周六、周日。
今年就读邦吟小学五年级的郑怡楠,每周六上午都会和双胞胎姐姐从家里徒步10分钟到图书馆,这一习惯,她坚持了近两个月。
图书馆刚开放那会,她特兴奋,如饥似渴。利用周末时间,不到两个月就阅读了10多本书。她告诉记者,“这里的书很齐全,可以不用自己买书了”。
郑怡楠称,郑金变老师不但率先发起筹建这个图书馆,还亲自辅导他们如何看书、如何欣赏国内外经典电影。
在郑金变的规划中,读书只是图书馆功能的一部分,未来,图书馆还将开辟书画室、音乐室等,让孩子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的教育。
而眼下,由于人手不足,郑金变还未能把很多想法落地,他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人一起加入这一公益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