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周边的餐饮店设置集中。
状元美食街内的店铺基本都已经关闭,仅剩一些流动摊贩在此摆摊。
站在思明南路与中山路的交接点,打开手机智能聚合,搜索中山商圈、中华街道的餐饮店,大数据就会告诉你,附近共有13488家餐饮店正在营业中,等你体验――单地址登记在中山路,且入驻该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推广的餐饮店就有1146家,而实际运营中的餐饮实体店则远不止这个数目。
一方面是餐饮店遍地开花,而另一方面,变化也悄然而至。就在中山路最繁华地段,刚开业不到半年的老虎城状元美食街如今已经悄然酝酿转型。
“线上马云,线下餐饮”的时代,中山商圈餐饮成主力业态之一,餐饮品牌为何集体瞄准老商圈,繁荣背后是否有隐忧?记者昨日走进中山商圈进行调查。
现状
中山路变身“吃货一条街”
设置筛选条件,大数据和地图还会展示更为惊人的数据:中山路南段,以老虎城为圆心,一公里直径内,正在营业的餐饮店有千家之多,用平均走几步就有一家餐饮店来形容中山商圈并不夸张。这个厦门最老商圈,从以往的百货一条街、体育用品一条街、饰品一条街,变身热闹的“吃货一条街”,从名品的“品牌展示地”成了各大餐饮品牌的必争之地。
“这里无论是餐饮品牌、经营模式,还是主题创意都相当值得考察,可以说是餐饮创业的展示营。”来自西安的商圈管理者张先生专程带领团队来考察中山商圈的餐饮业态,他说,他们是为购物中心餐饮区品牌招商来寻找“猎物”的。而更多的看上中山商圈的餐饮品牌“猎头”,如今也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
各大餐饮品牌广告林立,走在中山路商圈,“美食”成为店面转行经营或商场配套升级的关键词。而各大商城也在不断加大餐饮的比重,祭出“吃货”大旗,下大力气掘金“美食商机”――去年4月,中华城的美食主题街老街一号和阳光街先后开始营业;6月,老虎城的状元美食街也开张迎客,随后,老虎城又开出“网红餐饮店”区域;连来雅百货也在负一楼推出妙香智慧美食街……而放眼各大商城的广告和购物导览,无一例外均将美食品牌作为“主推项目”之一,悬挂在最显眼处,吸引客人眼球。单老虎城、中华城、来雅三大购物广场,就为中山商圈引进了200多个知名餐饮品牌。
分析
餐饮业不受互联网影响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山商圈――在沙坡尾-世茂商圈,餐饮的比例同样高得惊人,从民族路一路到世茂大厦,餐饮店如今成了这一带的绝对“主流”。去年12月,厦门沙坡尾避风坞中心区域开出以老字号为特色的闽南美食文化体验项目“吃堡”,世茂商城2-4楼的黄金位置也几乎都被餐饮品牌瓜分。
为何餐饮已成为老商圈炙手可热的商业资源和主力业态?“如果说线上是马云,那么线下就是餐饮,这是同步上升的两个领域。”厦门中山商圈商会的相关负责人分析道,餐饮是唯一不受互联网影响的业态。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服装、百货等传统业态逐渐转战线上平台,线下实体店大大减少。“许多商家看准了线上销售这块大蛋糕,从政策上和价格上都朝线上销售倾斜,这让单纯的服装、百货实体店变得没有优势。”这位负责人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平台及移动支付的发展催生手机点餐这一“外卖经济”,入驻“外卖平台”必须有实体店的政策,加上“外卖”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餐饮实体店发展的土壤空前肥沃。
“特色餐饮不挑楼层,会带来极大的客流,所以各家购物中心都希望引进。”一位资深百货业高管说,品牌餐饮企业的承租能力并不低,聚拢了人气,还会刺激场内其他业态。而在黄金位置开店,对于各大餐饮品牌来说,既保证了客流量,又起到品牌展示的作用。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餐饮会在零售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说将成为老商圈的主力业态之一。“老商圈坐拥大量的游客资源,有人流,就有餐饮的需求。”这位高管分析,不论是对大型购物中心管理者,还是对餐饮品牌经营者,餐饮店在老商圈落地开花,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观察
餐饮比例过高有同质化风险
“一般而言,商圈的餐饮占比约在25%-30%,但中山商圈的整体餐饮比重目前已超过这个数值。”在商业领域工作了30多年的资深业者表示,餐饮比例过高,同质化经营,这其实是一个发展隐患。
实际上,中山商圈附近有13488家餐饮店扎堆经营,单中华街道的餐饮店就超过5000家,在中山商圈核心区域,方圆一公里内餐饮店突破千家,在餐饮业态成为中山商圈“香饽饽”的大繁荣时代,这些餐饮店的经营生态又如何?
上个月,老虎城悄然暂停了斥巨资打造、仅经营半年多的状元美食街业务,中华城二楼、三楼也在玻璃幕墙上贴出了一些招租信息……任何行业都一样,有人成功立足,也有人匆匆离开。目前,高租金、竞争大仍然是部分离开者的心声。
“原来的状元美食街部分,目前正在规划新模式,将运用互联网的热点思维进行升级改造,准备结合亲子家庭和旅游文化,打造全新的主题街。”老虎城的管理人员陈小姐说,目前,餐饮业在商圈内的占比过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中山路一天能迎来数万人流,但同质化经营比重过大,为企业拉响了风险警报,企业不得不考虑提升转型部分餐饮区域,科学规划购物广场的业态组成。(文/厦门日报 记者 沈彦彦 图/厦门日报 记者 林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