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将建文化公园(图)

泉州晚报

预计今年6月动工建设,复建小山丛竹书院、不二祠、过化亭等

泉州网1月24日(记者 殷斯麒 吴宗宝 文/图)在不少老泉州人的记忆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流行的“泉州八景”带着年少时的生活印记,是当时泉州的名片,寄托了不少人的乡情。如今,“泉州八景”中有一些或荒废,或变迁,或改头换面,引发各方关注。

记者从泉州古城办了解到,“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将建设文化公园。作为“古城双修”七个一项目的“一园”,小山丛竹公园以“重现盛景+修复场地+服务社区”为规划理念,将恢复小山丛竹景观,复建小山丛竹书院、不二祠、过化亭等,恢复水池景观、山与竹的意象,营造可以满足周边居民文化生活的公园场地。

小山丛竹公园示意图

小山丛竹书院一隅效果图

重现盛景 据史记复原场景

如今的小山丛竹遗址,只剩下石牌坊和“晚晴室”老屋。略显沧桑的石牌坊前有块石碑,碑上载: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后人思恩,即在其“种竹建亭 讲学其中”之处以朱熹手书刻石、立坊以纪。在“小山丛竹”石碑几步之外,有三间名曰“晚晴室”的老屋,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驻锡泉州的最后居所。弘一法师独爱夕阳,常对夕阳冥思,自号“晚晴老人”,因而三间老屋也被称为“晚晴室”。

根据规划,小山丛竹书院将复建。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民间书院,与泉山书院、石井书院、欧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朱熹常到泉州各地求学,敬仰欧阳詹,常莅不二祠,自题“小山丛竹”以为亭额,书院因为取名“小山丛竹书院”。清末废科举,书院亦废。据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复建的书院将按照史记建造,尽量还原小山丛竹书院的原貌。此外,还将修建纪念欧阳詹的不二祠,过化亭、强身庭、敬亭,修缮晚晴室等,致力于重现当年盛景。

公园规划将以历史为线索,营造出世入世的空间序列,分为时空过渡区、近代意象区、古代意象区、现代意象区,以期启发游者的思考。其中,时空过渡区为从入口处到悉心径、强身庭、听水道等;近代意象区主要纪念弘一法师,包括晚晴室、敬亭等;古代意象区主要纪念朱熹、欧阳詹,包括不二祠、小山丛竹书院等;现代意象区包括镜亭等。

修复场地

无水不成园。根据规划,小山丛竹公园将恢复水池意象。水池采用自循环系统以及外部给水系统,水体驳岸采用人工塑石驳岸。通过与山体结合,形成山水相映景色,增加公园景观层次。

公园主要采用丛生竹+竹篱的软性边界形式。在景观方面,尽量保留利用现有场地乔木,优先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的本地树种,以竹为主要景观树种。经查阅文献并结合场地功能合理布置拟恢复的历史元素位置。利用场地现状高差营造小山山体,重点打造以山、竹为主的核心景观。

服务社区

在现代意象区,还将建造一个社区图书馆,在绿竹与山体掩映中,别有一番景致。夜景照明也将进行整体提升,将照明灯与竹林做艺术结合,增添植物背景灯等,为市民提供夜间游览好去处。

据介绍,小山丛竹公园一期项目主要为修建景观和建筑。目前一期规划8.9亩的公园改造,预计今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

项目二期将考虑周边文化资源的整合。小山丛竹公园附近主要巷道为北侧执节巷和西侧的模范巷,模范巷可以直达县后街。周边现状传统风貌建筑层高以一、二层为主,改造翻建的建筑以三层到五层为主,传统风貌建筑为清式合院形式。目前该区域市政基础设施较差,街巷环境品质有待提升。二期将进一步提升周边基础设施,整合众多宗祠类文化资源,如同莲寺、一峰寺、白耇庙及城隍庙等。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