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力争到2020年 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成形成势

泉州晚报

我市全力推进“123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

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成形成势

面对新一年的工作指标任务,市发改委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做好推动重大任务和重大政策实施、实施项目攻坚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七方面工作。 □记者 颜雅婷

今年安排重点项目575个

2018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575个,总投资11276亿元,年度投资1466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423个,总投资85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74亿元;预备重点项目152个,总投资2718亿元。

今年开年之初,我市启动百大项目攻坚,梳理2018—2020年赶超计划项目库,组织开展“项目攻坚2018”和“大干40天 比拼开门红”活动,加快推进兴泉铁路、福厦客专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致力抓好“五个一批”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全过程提速机制,重点抓好以晋华项目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泉州“芯谷”为载体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石墨烯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等重大产业招商选资。

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在推动重大任务和重大政策实施方面,今年,市发改委将继续做好总体谋划,策划生成百大项目,全力推进“123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争取到2020年,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成形成势,服务业占GDP比重超40%。

按照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要求,协调各县(市、区)做好项目储备,加快前期工作,完备相关手续,力争收到项目申报通知后能够迅速筛选上报,争取更多项目获上级资金支持;密切跟踪衔接2018年中央、省级投资投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和政府统筹贷款等资金;积极向国家和省上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我市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力争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城际铁路R1线、秀涂港口铁路专用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实施服务业百大项目建设、10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策划生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招商项目。

稳步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抓紧制订出台扶持主辅分离配套政策,推动试点示范带动,培育2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认定推进5家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企业。

深入推进第三产业工作着力点专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着力点及责任单位,逐项制订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力求“当年初显成效、三年大见成效”。

大力推进产业载体建设。继续评选市级、筛选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推动16家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提升集聚效应,引导服务业“四上企业”进驻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培育东海跨境电商集聚区、泉州软件园等重点载体。

加快推进服务业品牌、龙头培育工作。评选2018泉州服务业企业100强和服务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服务业重点企业挂钩联系机制,制定服务业品牌、龙头扶持政策。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推动大物流、大旅游、大金融、大健康等重点领域和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

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

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在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融合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谋划生成一批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军民融合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

鼓励和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办理军工领域相关资质,参与军品研发生产,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同时,继续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经济动员中心。

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

争取更多泉州项目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加强动态研究,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资金等支持,力求在先行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深入实施海丝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围绕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华人华侨民心相通等重点工作,做好2018年工作要点编制和项目梳理,加以推动落实。

配合相关部门推动中国海丝博物馆、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海丝重要项目(事项)建设。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