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时代的喜与忧 身家都在手机上诈骗高发须慎防

泉州晚报

无现金时代的喜与忧

近日,一个法国小哥喊话马化腾的视频在微博上刷屏,他希望微信支付能去拯救“落后的法国”。视频中他先是哭诉了一番自己国家的移动支付十分“落后”,喊话腾讯“你为什么不来我们国家开发?”

2018年的第一天,网络上还热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南昌街头一位卖烤红薯的大爷请求顾客尽量付现金,不要扫码支付,老人说不希望扫码的原因是扫了回去还得和儿子结账。

如今,移动支付已在中国深入人心,连美媒都评价称:移动支付在中国日常商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意味着如果谁还在用现金支付那可能是“OUT”了。在泉州,移动支付究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提供了哪些便利,一些行业是否因此而发生了变革?移动支付背后又是否暗藏着风险?本期封面纵深,将带大家走进泉州的无现金时代。■本期执行 许奕梅 陈小芬 王柏峰 文/图

二维码乞讨

处处手机支付 乞丐都用二维码

当下行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小到路边摊贩、便利店,大到商场、超市乃至农贸市场,只要能用到钱的地方,随处可见一张张收款二维码,如今越来越多的泉州人不带钱包,只要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出门乘车、吃饭、购物扫一扫就万事OK了。根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200万家线下店铺接入支付宝付款,就连小商贩、快递、菜市场等原本现金支付程度较高的生活场景,也在不断接入无现金支付。

调查

零售商

扫码支付还不够 无人支付渐流行

在市区涂门街一家连锁超市内,30岁的李女士带着两岁半的女儿买完东西,走到一台自助收银机前,每样物品都放在机台前过一遍,总价计算出来后,她拿出手机在屏幕前扫一扫,就完成了结账,整个过程就1分多钟。

该超市仓收部负责人吴女士介绍,2016年3月,超市开通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功能,2017年5月,超市推出自助收银机,进一步方便顾客购物。“支付宝或微信扫码经常有优惠奖励活动,吸引更多顾客使用。”吴女士说,目前约70%顾客选择扫码支付,以往每个人工收银台每天要备零钱约1000元(10元以下,其中以1元居多),现在只有四五百元。

而自2017年8月泉州首家无人超市落户安溪后,无人支付也在泉州市区悄然流行。

东美菜市场,越来越多的市民使用移动支付

菜市场

菜摊皆有二维码 阿婆卖菜用得溜

在市区东美菜市场一蔬菜摊位前,摊主是位头发斑白的阿婆,正拿出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让顾客扫码支付5元的菜钱。

阿婆姓詹,今年63岁,在菜市场卖菜20多年。她说还好她识些字,会用智能手机,一年多前开始学用扫码支付。而詹阿婆在自己进货时也要用移动支付,“如果不迎合顾客需求,那就没人找她买菜”。

在菜市场逛一圈,每个摊位都在显眼位置贴着或摆放着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摊主们说,从去年年初起大家在菜市场陆续使用起移动支付,大家都说“要跟上时代脚步”“不担心假钱或找错钱”。

乞讨者

若没零钱可扫码 感叹乞讨成本高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在北京,一名乞讨者面前的纸板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还真别说,咱泉州的乞讨人员也开始与时俱进了。

前几天,记者经过市区关帝庙,一名乞讨人员凑上来,他是来自安徽的王师傅,来泉州18年,因患有小儿麻痹症,找不到工作,只能来乞讨。

记者称自己没带钱包,更没有零钱,王师傅指着对面一老伯说:“老陈,把你的二维码拿出来!”

只见老伯从衣服内袋里掏出了微信和支付宝两张二维码:“你扫钱给我,我再跟大家分。”现场有七八名乞讨人员,大多来自安徽、江西、河南等地,他们的乞讨盆里只有零星的硬币和1元纸币。

老陈来自江西,今年65岁,他没有手机,也不会用,二维码来自儿子的手机,扫码后钱转给了儿子。他说,一天里也就两三个人会扫他的二维码,多的有5元、10元。

王师傅感叹,现在现金难讨,花钱买手机最少也要四五百元,每月网络费要用掉几十元,这扫码乞讨成本投资太高了。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