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每年为民兴办一批实事好事,已成为泉州这座幸福之城的传统之举。经过多方征集,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办3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日前,这些项目责任已分解下达到各级各部门。细看这桌民生“饕餮”,一些“老福利”得以延续,一些“新菜品”令人期待。
26项“老福利”久久为功
泉州每年出炉的为民办实事清单,都与民生关注热点联系密切,同时又注重持续性。今年36个项目中就有26个是在往年基础上继续加码的。这些项目均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拓展完善全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新增站点142个,投入4544辆公共自行车;
实施中心城区供水旧管网改造及水质优化工程,中升雅园、碧水湾、金崎社区、宝山社区霞露村、洛江区科技园2号路及万亩工业园区等列入改造计划;
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在全市补助20家中心卫生院设施设备提升,同时建设100个示范村卫生所、新建28个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
持续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关爱行动,对新发生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伤残家庭,分别每户给予一次性抚慰金5000元、3000元;
开展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350场,其中市直文艺院团演出150场;
……
不难看出,这些实事要做好,并非“一日之功”,而需要“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
10道“新菜品”添获得感
为民办实事,数量是一个方面,但关键还要看质量。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为民办实事的一块“试金石”。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就有10个“新面孔”,将带给市民更多获得感——
在中心市区建设24小时自助行政服务区,拟在行政服务中心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开辟自助服务区,设置自助服务一体机,配备社保、出入境等自助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开放的服务通道;
新建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牌,将建设从全市高铁车站、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通往2015年以来泉州新增的6家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交通道路指引标志牌;
创建15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每个示范超市予以10万元经费奖励,用于创建过程场地改造、源头把控、食品安全检验等费用;
扩大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试点,鲤城区扩大4000户,丰泽区扩大5000户,并各选择1个农贸市场、中学、小学、幼儿园、酒店、医院、商业综合体等作为试点;
建设30个志愿服务驿站,9月份正式运行;
建设100个微型消防站,由政府统一采购100辆微型消防车,为100个亟需微型消防站力量覆盖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各配置一辆微型消防车;
提升全市疾控机构检验检测能力,总投入1400万元,支持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更新、添置实验室检验检测仪器设备;
扶持建设20个老年文化服务示范点,重点培育10个海丝文化传承推广服务站、建设10个老年人(老党员)服务站;
改造提升泉州市老干部(老年)活动中心,包括全面实行适老化改造,进行场馆与防水改造,陈旧设备更新与活动器材添置,拓展老年人活动项目与兴趣团队等;
为低保重度肢体残疾人发放居家养护补贴,每人一年补助1000元;
……
既承诺,就要践诺。根据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对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实行“月跟踪、季通报、半年小结、全年考核”制度,并参照重点项目运作模式进行管理,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对因工作推诿、办事不力等主观原因造成项目无法推进和如期完成的,将依法依规予以效能问责。(记者 陈林森 通讯员 李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