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投入扶贫资金1.65亿 成功帮助2817户6951人脱贫

海丝商报[责任编辑:林春婷]

官桥镇竹口村村民王澄清(中)、王利华(右)夫妇高兴地贴起对联。

“我很关注南安的精准扶贫工作,对生活困难的老百姓来说,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日,本报的“铁杆粉丝”、官桥人黄明群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595-26531010称,2017年南安十大民生事件,少不了“精准扶贫”工作。

那么,南安是如何多措并举助贫困户成功脱贫?记者进行了走访。

安居工程+百会帮百村贫困户住新家创业脱贫

1月5日上午,官桥镇竹口村村民王澄清、王利华夫妇欢欢喜喜搬入新居——一座崭新的平房,并在大门两侧贴上对联、挂起红灯笼。放完鞭炮,村干部还给王澄清一家送来毛毯、大米、食用油和慰问金。

“去年,我们住在潮湿阴暗的石头房里。”站在宽敞明亮的新家,王澄清笑了;正在搓汤圆庆祝乔迁之喜的家人,也都笑容满面。

王澄清家境贫寒,年迈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需要妻子寸步不离照顾起居,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他送报赚取的微薄工资来维持。父亲常年需要服药,更是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6年12月,市镇两级计生协会入户摸底调查时发现,除家境困难外,因‘莫兰蒂’台风影响,王澄清一家的住房受损严重,已成危房。”官桥镇计生协会会长李国忠说,摸底调查了解情况后,他们第一时间收集王澄清房屋破损情况,并将其作为帮扶对象,纳入2017年度农村“二女”困难户安居工程,为他争取到3.2万元的“安居工程”补助款。

2017年,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计生协会和村两委的帮助下,王澄清一家盖起了新房。

据了解,官桥镇2017年共为5户家庭住房困难的农村二女户申请了安居工程补偿款,补助金15万元已于2017年12月发放到位。目前,这5户的新房都已建好,春节前都可以入住。

有了政府和商会的帮助,再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码头镇刘兴强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

刘兴强是码头镇码四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家人居住在单层无装修的板房内,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除母亲和妻子外,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都靠他打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南安精准帮扶脱贫攻坚活动启动后,2016年5月,市领导和挂钩帮扶的商会资助刘兴强脱贫。“政府和企业都资助我们改变贫困现状,我们自身也要努力。”在充分考虑后,刘兴强决定发展养殖业。半年后,他通过饲养、销售土鸡增收2万多元,成功实现脱贫,全家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王澄清、刘兴强,只是南安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实现脱贫的一个缩影。

投入资金1.65亿元6951人实现脱贫

“在答好扶贫‘必答题’的基础上,南安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特色扶贫新模式。”南安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主要有“六种创新模式”,包括“创客空间+合作社+贫困户”的创业带动型模式、“电商+渠道+贫困户”的电商助力型模式、“小额信贷+光伏+贫困户”的产业联动型模式、“生态农业+旅游+贫困户”的就业拉动型模式、“政府+金融+贫困户”的金融撬动型模式、“资产+平台+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型模式。

此外,为了推动精准扶贫成效,南安创造性开展了“百会帮百村”“万贤扶千户”等特色活动,累计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百会帮百村”活动开展以来,101家海内外南安商(协)会与103个村结对,共落实帮扶资金1400多万元,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帮助102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万贤扶千户”活动,通过调动体制内外两股力量、两大资源,特别是动员海内外南安乡贤、工商实业人士、民主党派、宗教人士等社会各界贤达,共同参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累计筹集资金1750多万元,帮扶3000户贫困户。

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中旬,全社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5亿元。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泉州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比去年增加2.6万元,同比增长30%,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均超过4850元,且每户均享受到一项以上优惠政策,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经动态调整,全市共完成脱贫2817户6951人,超额完成泉州市下达的年度脱贫5796人的任务。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