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幢传统历史建筑将挂牌保护 让中山路成为“活的博物馆”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泉州中山路串起古城的诸多文物史迹,走在这里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可以通读古城历史。
今年两会,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继续关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的保护提升工作,建议精细保护管理中山路骑楼建筑,做好立面整治,活化商业业态,让老街绽放新魅力、新活力。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庄丽祥 摄)
现场走访 骑楼走廊有破损 沿街电线有点乱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泉州中山路可以说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沿街廊柱式的骑楼浓缩着中西建筑风格。
中山路就像一个“活的博物馆”,那些深藏在街区里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许多老泉州人如数家珍。就连中山路周边的众多小巷地名亦有着诸多典故。
然而,中山路在岁月流转中亦初现老态,有着年久失修、火险隐患等问题。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2017年6月,中山路玉犀巷口,一栋5层民房突发大火,火势还波及紧挨着的一栋3层民房。记者看到,2016年11月被烧塌的中山南路382号电动车店与380号餐饮店,至今仍未恢复营业,两间店铺墙体可看到焚烧痕迹。除了火灾,也曾发生天花板坍塌事件。此外,在中山路上,随处可见如蜘蛛网一般的电线,一旦出现短路,极可能引发火灾。
代表委员纷纷提建议。有的建议电缆入地,有的认为可选取中山路的一段做试点,对两侧店铺统一收购,进行保护性修缮。
部门回应 中山中路试验段6月底成步行街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获悉,《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已经通过一审,接下来将开展一系列调研论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使条例更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保护利用骑楼建筑。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规范中山路骑楼建筑的保护和日常维护管理,对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及历史风貌的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古城双修中山路提升项目规划,我市将对中山路采取原真性保护,修缮中山路风貌建筑,挂牌保护669幢传统历史建筑,做到“原址、原状、原物、原汁原味”,让中山路成为“活的博物馆”。同时,将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综合管线,启动中山路试验段,构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人”、三轮车“小红” 等 “多彩交通”。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山路中段步行化改造,我市将把自涂门街到打锡街的这段中山路作为试验段,全长约240米,改造内容包括步道、夜景灯光、建筑小品、城市家具等设施改造,预计今年6月底前交付使用。同时,我市将对自打锡街到钟楼的这段中山路骑楼进行立面整治,改造沿街店招,铺设综合管线,对地面重新铺装,提升市政绿化,修剪两侧行道树,实施夜景扮靓工程,完善卫生设施和标志系统,预计明年2月完工。
此外,中山路金鱼巷为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的“试点”,项目于2017年10月10日启动,涵盖金鱼巷前段(中山中路和濠沟墘之间)271米,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脚手架搭了两个多月,终于在元旦前后落架,立面修整、管网入地等已基本完工。本次微改造,方案由中国美院设计,通过活化老城街巷,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形成记忆叠加。
代表委员声音
复原泉州记忆 中山路可集大成
中山路如何重拾辉煌?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市人大代表陈建通说,泉州中山中路的罗克照相馆,是老泉州人记忆当中抹不掉的一家知名照相馆,在许多家庭几代人的生日照、毕业照、结婚照和全家照中,留下“罗克摄影”的印记。还有许多泉州的名小吃店,如侨光电影院门口的远芳小笼包、群众戏院边的牛肉羹店,水门巷的福人颐煎包店等,“建议尽可能恢复几代泉州人留下历史记忆的商铺、业态,促进泉州中山路的再复兴和再繁荣。”此外,他建议,可在骑楼下,拉出一条电线作为春节元宵期间挂花灯专用。
“泉州中山路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丝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市政协委员、泉州明新华侨中学校长张上建建议,中山路整修提升应当突出闽南特色,精细保护管理骑楼建筑。同时要活化中山路的商业业态,让这条历史文化名街更具活力。(记者许雅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