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龙头山片区改造 代表委员:让游客进入古城有仪式感

泉州晚报

龙头山片区改造启动,代表委员建言——

让游客进入古城有“仪式感”

龙头山片区将如何改造,成为近年来市两会关注的热点。古城双修“七个一”工程将龙头山片区改造纳入其中,再次引发了公众的讨论和期待。今年市两会,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目光聚焦于此,建议龙头山片区打造文化旅游街区,活化新门街片区,让游客从这里开始有进入古城的“仪式感”。 □记者 殷斯麒 文/图

龙头山片区安置房开始动工建设

现场走访

安置小区动工建设 延续闽南传统风格

龙头山片区位于临漳门对面,紧邻新门街传统文化街区,周边还有石笋公园、笋江公园、芳草园、西岳龙山寺等景点。

古代泉州城墙就在龙头山旁边。因为泉州古城地势朝海(晋江)的方向逐渐降低,位于西南的龙头山就成为这一带的最高点。以前的地脉,这个地方像龙的头部,石笋公园一带是龙身,浮桥一带是龙尾。

记者昨日在项目现场看到,场地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在项目旁边,就地安置的安置小区已经动工建设。据了解,安置小区将延续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借鉴传统民居元素。

代表委员建议

串联古城多处景点 恢复原汁原味老泉州

“古城是我的家乡,从小我走过很多街巷,像西街、龙头山。现在脑海里出现的常常是小时候的街巷和生活的场景。”市政协委员、黎明职业大学校长黄世清认为,相比古城内其他片区,龙头山算是一张可以重新描绘的白纸。“我希望这里可以恢复一个比较传统、原汁原味的老泉州,成为能够体现传统泉州、本真泉州的一个集中展示的街区。对于接官亭这块,我认为可以有更丰富的想象,有一种带入的场景感。通过一些元素的结合,吸引不同的人群来体验这个有意思的街区。”

“在城市旅游上,泉州一直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摆脱过路站的角色、把游客留下来的问题。龙头山片区,就要成为这样一个载体。如果说古城是一本书,龙头山就像是一个序,经过序言,才进入不同的篇章,然后延伸到古城不同的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局副局长孙少磊认为,龙头山片区改造项目需要考虑到未来自助游、深入体验游的延展的可能性,建议把开元寺等一些重要景点进行串联,计算游客停留在古城的时间,形成不同深度的游览线。

部门回应

打通龙头山与西街、笋江桥片区通道

“在历史上,龙头山片区集中了大量的姓氏宗族文化,每个姓氏就是一个家族和他们的聚居地。直到今天,这些姓氏仍然跟现在古城里的居民,以及他们在东南亚及海外各地的家族有关。此外,龙头山附近的接官亭和笋江公园也是泉州的主要景点,把泉州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浓缩展现,在空间上也是非常可行的。”市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龙头山片区改造项目将整合人文历史资源和面粉厂、麻纺厂等工业遗存资源,打通龙头山与西街、笋江桥片区的通道,重现古城临漳门的入城仪式,重组片区功能,活化新门街片区,完善古城旅游配套服务。除了打造文化旅游街区外,还将提升该片区的交通组织、公园绿地、配套设施、市政管线,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古城双修 “七个一”工程

一园(小山丛竹公园)

一区(龙头山片区)

一河(八卦沟)

一街(西街)

一路(中山路)

一厝(老范志大厝)

一站(旧车站)

[责任编辑:林春婷]